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道林寺一带自然景色的深情吟咏与怀念。"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表明诗人对于那片异乎寻常的风景有着浓厚的情感,每当旧地重游,便沉浸于安静的思考之中。
"江声里过东西寺,树影中行上下方"则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寺庙间穿梭,身处树荫之下的景象,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这里的"东西寺"可能是指道林寺附近的某些寺庙,而非具体指代。
"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中,"春色"指的是春天特有的温润而明亮的光景,这种光景让僧人的鞋子变得湿润且有着泥土的气息;"松花"则象征着纯净和高洁,它们沾染在鹤的骨骼上,甚至让鹤的毛发都带上了松花的清香。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突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面。
最后两句"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表达了诗人到了晚年,对于那些远方的寺庙和自然景观仍然怀有深厚的情感,希望能够重返,但又觉得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这成为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这里的"千里重湖浪渺茫"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隔绝与遥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松门高不似侯门,藓径鞋踪触处分。
远事即为无害鸟,多闲便是有情云。
那忧宠辱来惊我,且寄风骚去敌君。
知伴李膺琴酒外,绛纱闲卷共论文。
北面香炉秀,南边瀑布寒。
自来还独去,夏满又秋残。
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
何峰是邻侧,片石许相安。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天台衡岳旧曾寻,闲忆留题白石林。
岁月已残衰飒鬓,风骚犹壮寂寥心。
缑山碧树遮藏密,丹穴红霞掩映深。
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