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地字

寄家槜李城,情为姻交系。

时登城上楼,吴山望天际。

去年向西湖,重寻烟水契。

蓦闻兵变起,谍问若天坠。

举足不敢前,念之心欲碎。

兼旬难方解,归舟急偏滞。

半道闻乡信,十言九不是。

踉跄入郭门,闾阎成赤地。

到家见妻孥,喜极翻涕泪。

具言邻公衙,吏兵救逾至。

男女十九人,幸免毒蜂刺。

琴书赖复完,疏狂更容肆。

翘手见辉光,恍惚疑梦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陈世昌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地字》描绘了战乱时期,诗人从外地返回家乡所经历的种种艰难与悲痛,以及最终见到家人后的复杂心情。

首句“寄家槜李城”,点明诗人远离家乡,寄居他处。接着“情为姻交系”表明虽然身在异地,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却始终牵动着他的心。诗人时常登高望远,寄托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时登城上楼,吴山望天际”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向西湖,重寻烟水契”之后,战争的阴影突然降临,“蓦闻兵变起,谍问若天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诗人不敢前行,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举足不敢前,念之心欲碎”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乱时的无助与痛苦。接下来的“兼旬难方解,归舟急偏滞”描述了诗人归途中的艰难与延误,进一步凸显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半道闻乡信,十言九不是”写出了诗人收到的家乡消息并不乐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悲伤。当他踉跄进入城市,发现“闾阎成赤地”,一片荒凉景象,更加深了他的悲痛。

然而,当诗人终于回到家中,见到妻儿,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心中的喜悦却难以抑制,泪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诗人随后转述了邻居们在战乱中如何自救,保护家人免受伤害的故事,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温暖。

最后,“琴书赖复完,疏狂更容肆”表明尽管经历了战乱,但诗人的精神世界并未完全崩溃,他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翘手见辉光,恍惚疑梦寐”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尽管现实充满挑战,但心中仍怀有希望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也有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收录诗词(1)

陈世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南字

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

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

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

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

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

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

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方字

伊余本奇薄,受知彻平章。

亲老系微禄,羁官在江乡。

一朝不得志,投劾归山庄。

岂谓逢乱略,松菊萎兵荒。

平川斗波浪,衍陆成太行。

故园窅难觅,芜没在浔阳。

中原渐陆沈,懦将空鸱张。

翻增绍兴恨,血战念家王。

月色似为苦,凄凄满中方。

今古成浩叹,涕落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犹字

妖狐叫夜泽,欃枪照神州。

大地无完郛,人血当川流。

四塞失危阻,况乃此平畴。

林坰尽野火,园榭为荒丘。

奔窜竟何所,进退徒夷犹。

不有良守牧,何以得依刘。

仰面见明月,清光似君侯。

既照我心曲,还慰我离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有字

少小客燕赵,南北事奔走。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

风尘扑人面,荆榛掣人肘。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

门前柳未绿,蓦讶惊风吼。

豫章随飞蓬,乔松若摧朽。

况此初生稊,吹落竟何有。

春阳赖萌动,翠色仍如帚。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

始信蔽芾阴,可以覆衰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