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原谁复起,糟魄未传心。
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其三)石刻》。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道德品质的推崇。他提到“九原谁复起”,暗示了对逝者的追思,而“糟魄未传心”则表达了对逝者精神未能得到后人传承的遗憾。接下来,诗人通过“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这两句,赞扬了故人的清廉,即使在物质匮乏时也不取非分之财,如同古代校尉的高尚节操。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进一步强调了故人的名声并非凭借权位而得,而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即使在地位低下时,其德行也深沉可敬。最后,诗人以“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作结,指出虽然故人在文学创作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仍期待朋友们能以直言规劝,如同敬畏朋友的箴言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故人的怀念,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黄庭坚对友情和道德价值的重视。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谁怜湖海士,白发夜窗檠。
风雨鸡不已,诗书眼尚明。
禅枝安宿鸟,僧粥吼华鲸。
但满五车读,行看一座倾。
绝域蔷薇露,他山菡萏炉。
薰衣作家想,伏枕梦闺姝。
游子官蚁穴,谪仙居瓠壶。
当时有忧乐,回首亦成无。
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
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
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诗礼不忘它日问,文章未觉古人疏。
青云自致屠龙学,白首同归种树书。
绿叶青阴啼鸟下,游丝飞絮落花馀。
无因常得杯中物,愿作鸱夷载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