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馆呈丘义兴

失路荆溪上,依人忽暝投。

长桥今夜月,阳羡古时州。

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

先生能馆我,无事五湖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迷失在荆溪的上游,傍晚时分忽然投靠他人。
长桥上,今晚的明月皎洁,这里曾是阳羡古老的州郡。
野外的火焰照亮了山城,寒夜的更鼓声从县楼传出。
若先生能收留我,我便无需再四处漂泊,游历五湖了。

注释

失路:迷路。
荆溪: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
依人:依靠他人。
暝投:傍晚时投宿。
长桥:指横跨水面的长桥。
今夜月:今晚的月亮。
阳羡:古地名,今江苏宜兴市一带,历史悠久。
古时州:古代的州郡。
野烧:田野间的火光,这里可能指野火或灯火。
明:照亮。
山郭:山城,靠山的城郭。
寒更:寒夜的更鼓声,古代夜间报时的声音。
先生:对长辈或有学问人的尊称。
能馆我:能收留我,为我提供住处。
无事:无需。
五湖游:游历四方,五湖泛指许多湖泊,代指四处漂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作品,它描绘了一种迷失方向、夜宿他乡的孤独旅途感受,以及对朋友提供避风港湾的依赖与期待。

"失路荆溪上,依人忽暝投。"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荆溪失去了方向,天色渐晚,在无奈中寻找寄宿之地的情景。“依人”二字透露出一种求助于人的无助感。

"长桥今夜月,阳羡古时州。" 长桥下明亮的月光,与历史上阳羡的繁华形成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不同境遇的感慨。

"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 野火在山谷中燃烧,映照着山郭,而夜晚的寒冷使诗人不得不走上县城中的高楼。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增添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两句 "先生能馆我,无事五湖游。"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丘义兴的依赖,希望能够在他那里找到安身之地,并且不再有无目的的漂泊。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旅途的描写,以及对朋友避风港湾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安稳的心情。

收录诗词(70)

严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 字:正文
  • 籍贯:越州(今绍兴)
  • 生卒年:742—756

相关古诗词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旧游多不见,师在翟公门。

瘴海空山热,雷州白日昏。

片心应为法,万里独无言。

人尽酬恩去,平生未感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李秘书往儋州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

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房元直赴北京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舍弟

疏懒吾成性,才华尔自彊。

早称眉最白,何事绶仍黄。

时暑嗟于迈,家贫念聚粮。

秪应宵梦里,诗兴属池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