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踏上归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开篇“犹道楼兰十万师”两句,通过对军队壮观的描述,暗示着书生的雄心和抱负,不仅是个人之旅,更承载着国家的期望。
接着,“书生匹马去何之”一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送别的情景。书生孤身一人,骑着一匹马,前往远方,带着对知识与才华的追求和探索。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这里,“临歧”指的是边塞之地,而“归家目”则是书生对于家乡的眷恋。月亮在夜空中洒下银辉,书生心中充满了思念,也激发出了诗意,将边塞的壮丽与孤独融入文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这两句表达了书生的志向和抱负,他渴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诗人也对那些失意的人产生了同情之心,希望他们不要因此而气馁。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节庆的氛围和书生的生活。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而“彩笔”、“长裾”则指的是书生们在此期间所参与的一些文化活动,例如书法、绘画等。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未来抱负和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古代士子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与挣扎。
不详
(生卒年未详),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余。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余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疏懒吾成性,才华尔自彊。
早称眉最白,何事绶仍黄。
时暑嗟于迈,家贫念聚粮。
秪应宵梦里,诗兴属池塘。
长老归缘起,桃花忆旧岩。
清晨云抱石,深夜月笼杉。
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
馀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
如今相府用英髦,独往南州肯告劳。
冰水近开渔浦出,雪云初卷定山高。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使者应须访廉吏,府中惟有范功曹。
卑情不敢论,拜首入辕门。
列郡诸侯长,登朝八座尊。
凝笳临水发,行旆向风翻。
几许遗黎泣,同怀父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