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五)

世事非吾事,驾言归路寻。

向时迷有命,今日悟无心。

庭内菊归酒,窗前风入琴。

寓形知已老,犹未倦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世间纷扰并非我所追求,驾车踏上归乡之路。
过去迷失于命运安排,今日却领悟到无需刻意强求。
庭院菊花盛开,酒香四溢,窗前清风拂过琴弦。
寄身世间已知年岁渐长,但仍未厌倦登山赏景。

注释

世事:世间的事情。
非吾事:不是我关心的事。
驾言:驾车出行。
归路:回家的路。
向时:过去。
迷:迷失。
有命:被命运安排。
今日:现在。
悟:领悟。
无心:无需刻意。
庭内:庭院内。
菊:菊花。
归酒:盛开的菊花配酒。
窗前:窗边。
风:清风。
入:吹入。
琴:琴弦。
寓形:寄身于世。
已老:已经老去。
犹未:仍然。
倦:厌倦。
登临:登山游览。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作品。诗中“世事非吾事”一句直接了断尘世的纠缠,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驾言归路寻"则是说诗人在精神上寻找回归自然的途径,"向时迷有命"和"今日悟无心"揭示了诗人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中获得解脱后的豁达。

"庭内菊归酒"和"窗前风入琴"两句描绘了一种恬淡自适的生活状态,菊花和酒在这里象征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享受,而风入琴则是诗人与自然对话的艺术表现。最后,“寓形知已老”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有着清醒的认识,但“犹未倦登临”却展示了一种不服老、仍怀壮志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苏轼特有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六)

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

携琴已寻壑,载酒复经丘。

翳翳景将入,涓涓泉欲流。

老农人不乐,我独与之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七)

觞酒命童仆,言归无复留。

轻车寻绝壑,孤棹入清流。

乘化欲安命,息交还绝游。

琴书乐三径,老矣亦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八)

归去复归去,帝乡安可期。

鸟还知已倦,云出欲何之。

入室还携幼,临流亦赋诗。

春风吹独往,不是傲亲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其九)

役役倦人事,来归车载奔。

征夫问前路,稚子候衡门。

入息亦诗策,出游常酒樽。

交亲书已绝,云壑自相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