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芙蓉池

洪篽既恣意,丹锁乃联格。

怅前事屡违,指后望恐饰。

因之振冥冥,斯奇遂不匿。

矧余无任志,观此嘉所识。

动非烦自然,感迹亦不啬。

回风病其薄,澹影究所实。

鱼溅岂必设,久之果能得。

缅此适凉会,渐近何可息。

叶蔓顾已深,红涌尚思亟。

虽非志所予,良为瞻景即。

显象非一途,秋风恒足及。

澹谈非世宁,迢迢终不抑。

从此儆虚遐,觌取众逸色。

形式: 古风

翻译

宫禁之内放纵无度,红色的锁链交织成网。
遗憾往事多有违背,展望未来又怕惊惶。
于是振奋于幽深之处,这奇异的事物不再隐藏。
况且我无从施展志向,观赏此景使我有所领悟。
行动无需刻意自然,感受痕迹也不会吝啬。
风吹过,嫌其过于薄弱,淡影中探寻真实。
鱼跃并非故意设计,长久观察果然有所收获。
遥想这恰逢清凉聚会,渐渐接近怎能停歇。
叶蔓缠绕已深,红光涌动仍渴望。
虽然这不是我初衷所求,但美景当前值得欣赏。
显象并非单一路径,秋风总是触及。
清淡并非世间常态,遥远的距离也无法抑制。
从此警醒于空旷远方,欣赏众多的逸世色彩。

注释

洪篽:宫禁。
恣意:放纵无度。
丹锁:红色锁链。
屡违:多次违背。
恐饰:惊惶。
振冥冥:振奋于幽深。
斯奇:奇异的事物。
无任志:无从施展志向。
嘉所识:有所领悟。
动非烦自然:行动无需刻意自然。
薄:薄弱。
实:真实。
岂必设:并非故意。
果能得:有所收获。
缅此:遥想。
凉会:清凉聚会。
叶蔓顾已深:叶蔓缠绕已深。
红涌:红光涌动。
虽非志所予:虽然不是初衷。
良为:确实。
显象非一途:显象并非单一路径。
秋风恒足及:秋风总是触及。
澹谈非世宁:清淡非世间常态。
迢迢:遥远。
儆虚遐:警醒于空旷远方。
觌取:欣赏。
众逸色:众多的逸世色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芙蓉池畔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内心的情感流动。

“洪篽既恣意”一句,以“洪篽”指代芙蓉,开篇便显露出诗人对这池中花朵满溢的喜悦之情。接着,“丹锁乃联格”则形象地描绘了芙蓉紧密相连的美丽姿态。

诗人通过“怅前事屡违,指后望恐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美景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愿美好瞬间逝去的心情。

“因之振冥冥,斯奇遂不匿”一句中,“冥冥”形容芙蓉花盛开的情状,而“斯奇遂不匿”则强调了诗人对这非凡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不仅限于对眼前美景的享受,他还通过“矧余无任志,观此嘉所识”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象本身,对生命、自然有更深层次理解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动非烦自然,感迹亦不啬。回风病其薄,澹影究所实。”诗人似乎在探讨着自然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刻意追求的心态。

“鱼溅岂必设,久之果能得”则是对时间和机遇的一种体悟,似乎在说即使没有刻意安排,也终将有所收获。紧接着,“缅此适凉会,渐近何可息。”诗人又回到对当下美景的珍惜,不愿放过任何一瞬。

最后几句“叶蔓顾已深,红涌尚思亟。虽非志所予,良为瞻景即。”表达了诗人对芙蓉池中景色的深沉体验和内心的情感激荡,即便不是故意寻求的美好,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池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其二)

人生柳絮斗坚牢,过眼春光叹伯劳。

蜀道谩传千古险,庐山方许一人高。

眼前见赤徒妨道,耳后生风未当豪。

明月芦花随处有,扁舟自在不须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山中再次胡德昭韵(其三)

曾见尊前此客哉,笑携麈尾拂莓苔。

水边飞雁年年见,湖上新亭日日来。

酹菊醉馀披草坐,探梅吟罢带花回。

北崖尚被刚风隔,笑按匆匆上马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中感兴三首(其三)

桃花何夭夭,杨柳何依依。

去年白鸟集,今年黄鹄飞。

昔为江上潮,今为山中云。

江上潮有声,山中云无情。

一年足自念,况复百年长。

但存松柏心,天地真茫茫。

形式: 古风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