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上聪明公,痴心自蔽蒙。
步步常行有,口口只说空。
既空无嗜欲,既空无穷通。
因何临财色,身心如转蓬。
这首诗以“世上聪明公,痴心自蔽蒙”开篇,巧妙地将聪明与痴心相对比,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聪明之人往往在智慧的光芒下迷失自我,被自己的痴心所遮蔽。接下来,“步步常行有,口口只说空”,通过对比行动与言语,展现了人们在言行不一中的矛盾状态。
“既空无嗜欲,既空无穷通”,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性的探讨,指出即使在追求空灵与自由的状态下,人的心中仍可能存有欲望与束缚。这种看似超脱实则未脱的境遇,让人不禁反思自我。
最后,“因何临财色,身心如转蓬”,以“财色”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面对诱惑时内心的动荡不安,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法自主。这不仅是对个人欲望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反映了人们在物质与情感面前的脆弱与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微妙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引人深思。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众生黠是痴,积恶望无过。
譬如颠倒人,寻觅无热火。
火则决定热,恶则必招祸。
劝君慎所积,有花终结果。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
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
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
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
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
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
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
更有一般僧,因果殊不顾。
心里似屠沽,口中呵佛祖。
心口不相应,佛祖岂容侮。
投子与赵州,肯踏名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