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众生黠是痴,积恶望无过。
譬如颠倒人,寻觅无热火。
火则决定热,恶则必招祸。
劝君慎所积,有花终结果。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果报的必然性以及劝诫人们谨慎行事的主题。首先,诗人将“众生黠是痴”这一句巧妙地引入,通过对比“黠”(聪明)与“痴”(愚笨),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善恶选择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接着,“积恶望无过”一句直指人心深处,指出即使积累恶行,也往往期待不被发现或不受惩罚,这种心态反映了人性中对恶行后果的无知或侥幸心理。
接下来的“譬如颠倒人,寻觅无热火”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颠倒人”比作那些行为与内心期望相悖的人,他们如同在寒冷中寻找温暖之火却找不到,暗喻了恶行最终无法逃脱因果律的制裁,即使他们试图逃避或忽视恶果,但“火则决定热,恶则必招祸”这一真理终将显现,恶行必将带来相应的灾祸。
最后,“劝君慎所积,有花终结果”一句是对读者的直接告诫,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谨慎行事,因为每一个行为,无论善恶,都将在未来结出相应的果实。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也是对世间因果循环规律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性、因果报应以及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一念染心生,撞入胞胎去。
父精与母血,妄认为住处。
种子既不净,臭气相薰污。
业风吹出来,万苦从头做。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
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
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
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
更有一般僧,因果殊不顾。
心里似屠沽,口中呵佛祖。
心口不相应,佛祖岂容侮。
投子与赵州,肯踏名利路。
池中一土墩,鱼日绕墩转。
人观咫尺间,鱼谓千里远。
正如躁进人,分寸变眉面。
要在张三前,还落李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