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其一·升平乐》。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与向往。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然和谐、万物各得其所的景象。其中,“一物”可能指代宇宙间的某一种存在或者是某种事物,而“周天”则寓意着无穷无尽,至于极致。“洪纤”二字形容数量众多,而“尽晏然”则表现了一种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情景。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争与冲突的社会状态。“车书无异俗”意味着各地风俗习惯相同,没有纷争,而“甲子并丰年”则表达了一种连续不断的好年景,人们生活在富饶安康之中。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 这两句诗意在于人们不再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技能,只专注于回归到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其中,“奇技”指的是一些特殊或高超的技艺,而“归朴”则意味着回到原始和本真的状态。“征夫”通常指从事战争的人,但在这里可能是泛指那些曾经忙碌于外的人,"亦服田"则表明他们也回到了田间劳作的生活。
最后,“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这两句诗似乎暗示了对传统权威的一种超越或解构。在这里,“君王”代表着最高的权力象征,而“故不有”则表达了一种否定或者是放弃。“台鼎合韦弦”中的“台鼎”常指古代祭祀用的器物,这里可能象征着传统的礼仪和秩序,“合韦弦”则可能意味着这些都被融入到一种新的、和谐的社会结构中。
总体而言,薛能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化的世界,表达了对于平和与和谐社会的向往。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或许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批判态度。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天际归舟浩荡中,我关王泽道何穷。
未为时彦徒经国,尚有边兵耻佐戎。
酿黍气香村欲社,斫桑春尽野无风。
年来断定知休处,一树繁花一亩宫。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盘径入依依,旋惊幽鸟飞。
寻多苔色古,踏碎箨声微。
鞭节横妨户,枝梢动拂衣。
前溪闻到处,应接钓鱼矶。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