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身不获再和

老合休官况七旬,我非辞富欲居贫。

也知光景无多日,更觉筋骸不逮人。

岂谓九重恩未替,复颁一札意犹亲。

囊封再上终期允,已对苍穹誓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年事已高接近古稀,我并非因财富而辞职选择贫困。
深知时日无多,身体机能更是不如从前。
没想到皇恩浩荡未曾减少,又颁发诏书情意深厚。
再次封装奏章,只求得到批准,我已向苍天立誓效忠到底。

注释

老合休官:年事已高应当退休。
况七旬:接近古稀之年。
辞富:辞职放弃财富。
欲居贫:选择贫穷生活。
光景:时光。
无多日:所剩不多的日子。
筋骸:筋骨。
不逮人:不如他人健康。
九重恩:深厚的皇恩。
未替:未曾减少。
一札:一道诏书。
意犹亲:情意仍然亲近。
囊封:装入奏章的袋子。
再上:再次呈上。
终期允:最终期望得到批准。
苍穹:天空。
誓此身:发誓以身许国。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吴芾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反思与淡泊名利的情怀。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老合休官况七旬”一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疲惫与期盼退休之心。七旬指的是70岁,这在古代被视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人到老年,应该享受平静的晚年生活。

“我非辞富欲居贫”则透露出诗人的淡泊名利的心态,他并非是因为厌恶财富而选择过上清贫的生活,而是出于个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也知光景无多日,更觉筋骸不逮人”两句,诗人意识到生命有限,年华易逝,同时身体机能的衰退,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光飞逝和身体的老化。这里的“更觉筋骸不逮人”,表达了对年龄增长带来生理变化的无奈。

接下来的“岂谓九重恩未替,复颁一札意犹亲”则是在感激朝廷的恩惠,不仅没有削减,而且还再次授予他一份特殊的任命(一札),这表明了朝廷对他的信任与厚爱。

最后,“囊封再上终期允,已对苍穹誓此身”则是诗人决心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他已经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这种精神和决心令人敬佩。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官员对于功名利禄的反思,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追求的深刻表达。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忠诚于国家、不离不弃的情操,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大阅即事书怀(其二)

懒散无堪合杜门,十连帅阃若为分。

仁风尚可扬千里,勇气安能作六军。

戈甲纷纷徒曜日,旌旗猎猎漫连云。

归来夹道人争看,应笑苍颜老使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居归来恰一年有感

去岁兹辰始息肩,俄然日月已周天。

经营小隐虽云毕,栽种清阴苦未圆。

湖畔百年多古木,山前一望足平川。

从嗟白发催吾老,能享林泉得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后一夕烟雨楼玩月

危楼百尺俯层城,烟敛云收眼更明。

四面月华千顷白,一天秋气十分清。

昨宵欲见浑无计,今夕相看似有情。

又值病夫慵对酒,赏心乐事信难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五月五日领客泛舟

要同佳客濯清泉,却下危楼上画船。

拭目已看云际月,洗心还爱水中天。

更无暑气侵尊俎,但有薰风入管弦。

我欲就闲行作别,且拚一醉共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