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弹奏着南吕调的琴音,秋风已带走了盛夏的炎热,变得清新凉爽。
云朵散去,留下飘摇不定的影子,雷声也收敛了它震怒的声音。
天地间呈现出宁静与肃穆,寒暑季节似乎都欣然接受了这份平衡。
忽然见到新来的雁群,人们心中怎能不感到惊异和些许感慨?

注释

琴弹:弹奏琴曲。
南吕调: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式,这里代指秋天的音乐。
风色:风的状态,这里指秋风。
高:清新、凉爽。
云散:云朵散开。
飘飖影:随风轻轻摇曳的云影。
雷收:雷声停止。
振怒声:轰鸣的雷声。
乾坤:天地,泛指宇宙、自然界。
静肃:宁静而庄严。
寒暑:冬天和夏天,代表四季的更替。
均平:平衡、和谐。
忽见:突然看见。
新来雁:从北方迁徙而来的大雁,象征季节变换。
人心:人们的心境、感受。
敢不惊:怎能不感到惊奇或有所触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和生命循环的感悟。琴声与自然声音的交织,营造出一片宁静肃穆的氛围。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中的“南吕调”是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式,这里象征着秋天清新的气息。"风色"用来形容风的感觉,是非常生动的,它说明了秋风吹过时清新而明朗。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则描绘了秋季天气变化多端的一面,云彩稀薄,雷声渐渐平息,显示出自然界力量的沉着与平和。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秩序和谐以及对四季更替所带来的温度变化保持平衡态度的赞美。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天地,寓意着整个自然界的平静与肃穆。

最后两句"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则引出了秋天另一个常见景象——大雁南迁。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观,也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人心敢不惊"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到来的接受和内心的震撼。

整首诗通过琴声、风色、云影雷声等元素,构建出一个秋意浓厚、气氛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咏莺

天下金衣侣,还能贶草莱。

风流晋王谢,言语汉邹枚。

公等久安在,今绝何处来?

山禽正嘈杂,慰我日徘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夜别筵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

似我别泪三四行,滴君满坐之衣裳。

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形式: 古风

庙之神

我马烦兮释我车,神之庙兮山之阿。

予一拜而一祝,祝予心之无涯。

涕汍澜而零落,神寂默而无哗。神兮,神兮。

奈神之寂默而不言何,复再拜而再祝。

鼓吾腹兮歌吾歌,歌曰。今耶,古耶。有耶,无耶。

福不自神耶,神不福人耶。巫尔惑耶,稔而诛耶。

谒不得耶,终不可谒耶。

返吾驾而遵吾道,庙之木兮山之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