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庙联

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而招之。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俞樾所作《财神庙联》。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是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学问渊博、诗文卓著而闻名,此联正是其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独特见解。

“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开篇即道出了作者对于财富的看法,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金银财宝,而是善良与美德。这种观点超越了物质层面,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则财恒足矣”紧承上句,表明只要内心富足于善,外在的物质财富自然会持续充足。这是一种内敛而深远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而招之”,进一步阐述了获取财富的原则。这里的“义”指的是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只有在遵循正义的前提下获取财富,人们才会心悦诚服,甚至主动寻求这样的行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约束,也是一种社会共识的体现,强调了财富获取的正当性和社会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富有哲理,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伦理的深刻洞察。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使财富成为造福社会的力量。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苏州积功堂联

积累譬为山,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功修无幸获,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形式: 对联

赠曾国藩联

退之工文辞,学者从而师事;

司马相中国,远人服其威名。

形式: 对联

九曲桥亭联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形式: 对联

于谦祠联

明月梅花,拜祁连高冢;疾风劲草,识板荡忠臣。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