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吴苑四季风景都美丽,尤其令人喜爱的是春天。
曙光后的朝霞红如火焰,晴空下的水面柔如轻烟。
男女在月光下吹笙唱歌,使君身着华贵官服与花相伴。
的确知道这里的欢乐值得留恋,无奈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

注释

吴苑:指吴地的园林,这里代指苏州。
四时:四季。
就中:其中,尤指。
偏好:特别喜欢。
霞光曙后:朝霞照耀在天亮之后。
殷于火:比火还要鲜艳。
水色晴来:晴天的水面色彩。
嫩似烟:像轻烟般柔和。
士女:泛指男女百姓。
笙歌:吹笙唱歌,形容欢庆的场景。
月下:月光下。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金紫:古代金鱼袋及紫衣,为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高官。
称花前:与花前的美景相配。
诚知:确实知道。
其奈:无奈,可是。
离乡:离开家乡。
已四年:已经过去了四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美好景色,特别是对春天的偏爱。开篇两句“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吴苑"指的是苏州一带,而"四时"则代表着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接下来的两句,“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清晨的壮丽和柔美,其中“霞光”与“火”的对比突显了朝阳的热烈与强烈,而“水色”与“烟”的对比则传达了一种清新而淡雅之感。

中间两句,“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描写了春夜里人们在明月下欢聚唱歌,以及贵族或官员们在鲜艳的花前穿着华丽服饰的情景。这里“士女”指的是读书人和女性,“笙歌”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宴会之中;“使君”通常指的是地方官吏,而“金紫”则可能象征着高贵的身份或华丽的服饰。

末尾两句,“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情感,以及对于久别家乡的无奈。这里“诚知”意味着深切地了解或认识到,"其奈"则是表示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的深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早春忆游思黯南庄因寄长句

南庄胜处心常忆,借问轩车早晚游。

美景难忘竹廊下,好风争奈柳桥头。

冰消见水多于地,雪霁看山尽入楼。

若待春深始同赏,莺残花落却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早春忆微之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

声早鸡先知夜短,色浓柳最占春多。

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

可道眼前光景恶,其如难见故人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梁园不到一年强,遥想清吟对绿觞。

更有何人能饮酌,新添几卷好篇章。

马头拂柳时回辔,豹尾穿花暂亚枪。

谁引相公开口笑,不逢白监与刘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厌听秋猿催下泪,喜闻春鸟劝提壶。

谁家红树先花发,何处青楼有酒酤。

进士粗豪寻静尽,拾遗风采近都无。

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