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其一)玄机

迢迢空劫勿能收,非相非名触处周。

罔象无心珠自现,何劳汩没外驰求。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翻译

遥远的时空无法触及,不依赖相貌和名声,它无所不在。
无形无相,无需刻意寻找,真理如同明珠自然显现,何必在外界奔波追求。

注释

迢迢:遥远的。
空劫:佛教中指极长的时间。
勿能收:无法触及。
非相非名:不依赖相貌和名声。
触处周:无所不在。
罔象:无形无相。
无心:自然而然。
珠自现:真理如同明珠自然显现。
何劳:何必。
汩没:淹没,此处指迷失。
外驰求:在外界奔波追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十玄谈(其一)玄机》。诗中以深邃的禅意探讨了佛教中的"空劫"和"非相非名"概念。"迢迢空劫勿能收"表达了宇宙时空的广大与深远,即使是漫长的劫数也无法将其束缚。"非相非名触处周"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本质,超越了一切形式和名称的限制,无所不在。

"罔象无心珠自现"借用明珠的比喻,说明真理或佛性如同明珠,无需刻意追求,自然显现,因为它是内在的、无心的。"何劳汩没外驰求"进一步强调,修行者无需在外部世界迷失,只需回归内心,去除杂念,真理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富有哲理,引导读者体悟到宇宙的奥秘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禅宗崇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十玄谈(其四)玄机

通身何更有踪由,三十年看水牯牛。

鼻孔无边难摸索,醍醐常纳混春秋。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十玄谈(其五)玄机

灵然一句超群象,不落圣凡无伎俩。

长笑一声烟雾宽,含虚寂照亡思想。

形式: 偈颂 押[养]韵

颂十玄谈(其二)玄机

岂与尘机作系留,有为何日得功周。

除非无我无人见,体用全通得自由。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十玄谈(其三)玄机

妙体本来无处所,超声越色非今古。

诠题不及议难思,莫怪道吾频作舞。

形式: 偈颂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