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的愿望。开篇“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两句,画面开阔,通过高耸的禅堂和飞鸟的路径,以及远眺的山川原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樵径连峰顶,石泉通竹根”则将视线引向更深处,樵夫的小道连结着山顶,而清澈的泉水与竹林相通,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两句,更进一层地描绘了这片山林的寂静与纯净。树木浓密至极,仿佛还残留着冬雪的痕迹,而山谷之浅,并未听到猿猴的声音,这里的“山浅”形象上可能暗示了一种平和而非险峻的自然状态。
最后,“欲别尘中苦,愿师贻一言”则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烦恼的厌倦,以及对某位修行者或智者的渴望,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一字一句的指点,以帮助自己脱离红尘。这里的“贻”字,意味着一种期盼和请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沉醉,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达到心灵净化的一种向往,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