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评事

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

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文人穿上军装出征,要知道胜利的全部在于此。
当您主持政务之日,便是天下兵器入库之时。
风雨中嵩山岭显得坚韧,农田边桑麻连着楚地的田界。
新的诗歌随着过客传播,很快在洛阳城内流传开来。

注释

儒服:文人的书生服装。
戎:军装,此处指战争。
须知:必须明白。
胜事:胜利之事,此处可能指治理国家或战争胜利。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开幕:主持政务,开始任职。
天子:皇帝。
偃戈:放下武器,比喻和平时期。
年:年景,此处可能指政治局面。
依:依靠,映衬。
嵩岭:嵩山。
楚田:楚地的农田,泛指南方地区。
新诗:新的诗歌作品。
过客:过路的人,此处指传播者。
旋:立即,迅速。
洛阳:古都洛阳,文化中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别家园赴任的场景,充满了对未来征战胜利和国家太平的美好愿望。其中,“儒服从戎去”表明诗中人物由文转武,以军事身份离别;“须知胜事全”则是对其未来的战争生涯寄予期许,希望他能够凯旋而归,取得完全的胜利。“使君开幕日”指的是官员启程之日,同时也是国家展开新篇章之时;“天子偃戈年”则表达了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能够享受太平。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风雨依附在高耸的山岭,以及连绵不绝的桑麻与广阔的田野相连,表现出一种深远且悠长的情感和景致,这些都是送别时常见的情景,但这里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新诗随过客”表明这位官员离去后,留下的不仅是人们的目光,还有他所创作的新诗;“旋满洛阳传”则意味着这些诗歌很快就在洛阳城中流传开来,显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信以及作品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征战和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现了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和期待。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送姚郜先辈赴汝州辟

行李事寒天,东来聘礼全。

州当定鼎处,人去偃戈年。

雷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遥知清夜作,不是借戎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胡休处士归湘江

见说湘江切,长愁有去时。

江湖秋涉远,雷雨夜眠迟。

旧业多归兴,空山尽老期。

天寒一瓢酒,落日醉留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徐处士归江南

行行野雪薄,寒气日通春。

故国又芳草,沧江终白身。

游归花落满,睡起鸟啼新。

莫惜闲书札,西来问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崔侍御书记赴山北座主尚书招辟

书记向丘门,旌幢夹谷尊。

从来游幕意,此去并酬恩。

雁叫嫌冰合,骢嘶喜雪繁。

同为入室士,不觉别销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