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馀意亦赋十二韵(其一)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

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

居夷惊有苗,访古悲章华。

萧条湖海事,胜日一笑哗。

兴移三里亭,木影杂蛟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九月秋景美,节日气氛弥漫天地。
学子尊重所学,登高望见城中乌鸦纷飞。
虽然没有华丽的尾随,但车前已载满菊花。
双楼临水壮观,湖泊众多,景象各异。
身处异乡惊讶于苗裔繁盛,寻访古迹感叹章华宫的沧桑。
湖海的萧瑟往事,阳光明媚的日子让人欢笑交谈。
游兴转向三里亭,树木倒影如蛟龙蛇形交错。

注释

九月:秋季。
风景:景色。
节意:节日气氛。
书生:学子。
尊:尊重。
闻:学问。
登高:登山。
后乘:尾随者。
丽:华丽。
黄花:菊花。
两楼:双楼。
压波:临水。
壮:壮观。
众泽:众多湖泊。
夷:异乡。
有苗:苗裔繁盛。
章华:章华宫。
湖海事:湖海往事。
胜日:晴朗的日子。
一笑哗:欢笑交谈。
兴移:游兴转移。
三里亭:地名。
木影:树影。
杂:交错。
蛟蛇:蛟龙蛇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诗人满怀节日的喜悦之情,漫步在城市之中,登高远望,乌鸦纷飞。尽管没有华丽的车驾,但诗人以菊花为伴,寓意高洁。眼前的江楼雄伟壮观,湖泊泽泽相连,景色各异。诗人身处异乡,心中感慨苗族的历史和楚国的遗迹,湖海的萧瑟与晴日的欢笑形成对比。最后,兴致所至,诗人来到三里亭,树木倒影如蛟龙蛇形,增添了诗意的氛围。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沉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可爱也

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班。

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闻贼革面

宛宛转湖滩,遥遥隔城邑。

是时雨初霁,众绿带馀湿。

晓泽澹不波,菰浦觉风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纷相袭。

腼然贺兰面,安视一坐泣。

岂知虎与狼,义感功反集。

尧俗可尽封,呜呼吾何及。

气苏巨浸内,未恨乏供给。

日历会有穷,吾行岂须急。

近树背人去,远树久凝立。

聊以忧世心,寄兹忘怏悒。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入城

竹舆声伊鸦,路转登古原。

孟冬郊泽旷,细水鸣芦根。

雾收浮屠立,天阔鸿雁奔。

平生厌喧闹,快意三家村。

思生长林内,故园归不存。

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入城

舴艋溯溪来,款段踏山去。

入城缘底事,要识崎岖路。

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

士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我敢忘艰难,冲烟问荒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