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龙

何人咒缩昆明水,一夜溪边红叶起。

银河捲上洞庭峰,橘树寒烟秋色里。

恍如陵阳窦子明,又疑句曲茅初成。

淋漓元气无青冥,马发摇动天瓢倾。

乾坤万里苏旱暍,草木无言生意悦。

归来高卧碧潭云,独抱神珠弄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与生命的活力。

首句“何人咒缩昆明水,一夜溪边红叶起”,以昆明湖的传说为引子,暗示了某种神秘力量的介入,一夜之间,溪边的红叶突然绽放,预示着变化与生机的到来。接着,“银河捲上洞庭峰,橘树寒烟秋色里”两句,将画面拉远,描绘了银河倒映在山峰之上的壮观景象,以及橘树在秋日寒烟中的静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与细腻之美。

“恍如陵阳窦子明,又疑句曲茅初成”两句,通过引用古代仙人的典故,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接下来,“淋漓元气无青冥,马发摇动天瓢倾”则进一步渲染了天地间元气充沛、万物生长的景象,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为生命的力量而震动。

“乾坤万里苏旱暍,草木无言生意悦”两句,描绘了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的场景,即使是最平凡的草木也展现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最后,“归来高卧碧潭云,独抱神珠弄明月”两句,以隐居的形象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同时也寓意着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如同神珠般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末明初文人诗风的典型体现。

收录诗词(47)

高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 生卒年:约1305~约1371

相关古诗词

题画虎

秦宫紫玉忽变神,似来浔阳访石人。

黄公赤刀制不得,吼怒惊倒裴将军。

固知两胁横乙骨,莫令双耳多生缺。

黄芦风紧杀气寒,啸声撼动秋山月。

山空月冷不可留,人间苛政皆尔俦。

踟蹰亦欲渡河去,刘昆宋均今有否?

形式: 古风

题萧翼赚兰亭图

客舟夜渡中泠水,空山不见羲之鬼。

骊珠飞去龙亦惊,月落空梁僧独起。

银钩茧纸归长安,蓬莱宫里人争看。

一朝风雨暗园寝,玉柙搥碎昭陵寒。

龙眠画手元晖笔,当时曾笑萧郎失。

至今二子亦何在,久与兰亭共芜没。

人生万事空浮沤,走舸复壁皆堪羞。

不如煮茗卧禅榻,笑看门外长江流。

形式: 古风

白纻篇送顾仲明

吴中二八深闺女,生来不学唱《金缕》。

纤纤素手青灯前,织得寒机成白纻。

裁缝熨贴为君衣,春天衣著生光辉。

明珠为珰璧为佩,同此素色无相违。

一朝送君江上别,岁晚关河积风雪。

生知白纻不胜寒,但喜君身常皎洁。

君不见东邻少妇织锦工,织作步障围春风。

春风一去花草歇,金谷寒蛩怨秋月。

何如洁白长相守,尊中有酒为君寿。

人生温饱不足多,莫羡东家著绮罗。

形式: 古风

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

越江芙蓉开若云,越中儿女红襦新。

年年采莲江浦口,扁舟遥唱江南春。

凝情倚棹送行客,折得芙蓉赠行色。

南风吹作满袖香,令人别后长相忆。

君心如花不污泥,亭亭洁立当清漪。

花容不逐秋风老,知君交态无荣衰。

人生百年几回别,莫惜芳菲为君折。

芙蓉落尽秋江空,千里相思共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