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三)

劝你三界子,莫作勿道理。

理短被他欺,理长不奈你。

世间浊滥人,恰似黍黏子。

不见无事人,独脱无能比。

早须返本源,三界任缘起。

清净入如流,莫饮无明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劝你这世间的众生,不要执着于道理。
道理薄弱时会被他人欺压,道理强大时又无法控制你。
世上浑浊的人,就像黏黏的黍米粒。
你看不到无所事事的人,他们与无能之人难以相比。
应当尽早回归根本,明白一切皆由缘起。
保持内心的清净,像流水般自然流动,切勿饮用迷惑无知的水。

注释

三界子:世间众生。
勿道理:执着道理。
理短:道理薄弱。
被他欺:被他人欺压。
理长:道理强大。
不奈你:无法控制你。
浊滥人:浑浊的人。
黍黏子:比喻浑浊的人。
无事人:无所事事的人。
无能比:难以相比。
本源:根本。
任缘起:一切皆由缘起。
清净:内心清净。
如流:像流水。
无明水:迷惑无知的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弟子的劝诫之言。诗中的“三界子”可能指的是修行者或有道德追求的人,“勿道理”则是告诫他们不要过于强调或争辩道理,因为道理若是短浅,则容易被人欺骗;若是长远,自己又难以忍耐。

接下来的“世间浊滥人,恰似黍黏子”用比喻的手法,将世人比作粘黏的黍黏子(一種黏性強的植物),形象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难以分离、互相牵制的情状。

“不见无事人,独脱无能比”则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争和忙碌的反思,认为那些不为外物所扰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自在的人。

诗歌后半部分“早须返本源,三界任缘起”劝诫人们应该尽快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即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不被外界纷杂牵绊。三界可以理解为指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里用来比喻世间各种因缘。

“清净入如流,莫饮无明水”则进一步强调了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然,不要去饮用那些会让人迷失方向的“无明水”。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人生修行与内心清净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四)

三界人蠢蠢,六道人茫茫。

贪财爱淫欲,心恶若豺狼。

地狱如箭射,极苦若为当。

兀兀过朝夕,都不别贤良。

好恶总不识,犹如猪及羊。

共语如木石,嫉妒似颠狂。

不自见己过,如猪在圈卧。

不知自偿债,却笑牛牵磨。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六)

寒山出此语,复似颠狂汉。

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

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

临死度奈河,谁是喽啰汉。

冥冥泉台路,被业相拘绊。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七)

我见多知汉,终日用心神。

岐路逞喽罗,欺谩一切人。

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

忽然无常至,定知乱纷纷。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九)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公,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