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补阙入河南幕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皎洁的月光洒在宫廷的门窗上,为何触动了你的行轩?
你坚守节操,是为了酬谢知心朋友,轻声吟唱离开朝廷的高墙。
秋天的城市海边树木映照,寒冷的月光照亮军营大门。
这里是儒家学说和诗书传承的地方,应该没有战鼓的喧嚣声。

注释

皎然: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
青琐客:宫廷中的文人。
何事:为什么。
行轩:出行的车驾。
苦节:坚守节操。
知己:知心朋友。
掖垣:古代皇宫的外墙,这里指朝廷。
秋城:秋天的城市。
海树:海边的树木。
邹鲁:古代山东地区,以儒家文化著名。
鼙鼓:古代的一种战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名为《送裴补阙入河南幕》。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脱俗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皎然青琐客”,描绘出一位身着青色衣衫的远行者,给人以清冷脱俗之感。“何事动行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远行者的好奇和关切,行轩指的是车辆,意味着这是一次重要的出行。

“苦节酬知己”,这里的“苦节”意指坚守节操,“酬知己”则是报答知心朋友。诗人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彼此间精神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清吟去掖垣”,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清吟”指的是清新的歌声,而“掖垣”则是古时比喻高洁脱俗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传达了对朋友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向往。

“秋城临海树”,这里的“秋城”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气氛,而“临海树”则勾勒出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所处环境的想象和关怀。

“寒月上营门”,这句诗增添了一份孤寂和冷清之感。“寒月”给人以凛冽孤冷的感觉,而“上营门”则是描绘夜晚独自一人走在军营的大门前的一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旅途中的关心和不舍。

最后,“邹鲁诗书国”,这里的“邹鲁”指的是孔子和孟子的弟子,代表着儒家学说。“诗书国”则是指通过诗书来治理国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未来能够以文化教育为国家所用的一种期望。

“应无鼙鼓喧”,这句话意味着在这样的理想状态下,自然不需要战争的喧闹,只有文化和知识的声音。在这里,“鼙鼓”是古代战争时使用的军器,而“喧”则指的是吵嚷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环境下的学术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清高脱俗的情怀,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不仅有对朋友品格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理想状态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登丹阳北楼

寒皋那可望,旅望又初还。

迢遰高楼上,萧条旷野闲。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

浮客时相见,霜凋动翠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草深那可访,地久阻相传。

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

都迷采兰处,强记馆娃年。

客有游吴者,临风思眇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楚客秋多兴,江林月渐生。

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

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

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