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对月

捲芦吹散一空云,天面明金挂侧盆。

竹柏疏阴浮藻荇,山河清影落乾坤。

习家池上酒初漉,越女溪边花正繁。

我醉欲眠归未得,纷纷身外不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芦苇轻风卷走满天云,金色阳光映照着侧盆边的天空。
竹林与柏树投下稀疏的阴影,水面上漂浮着藻荇,山河倒映在清澈的天地间。
习家池畔新酿的酒刚刚过滤,越女溪旁花朵正盛开得繁茂。
我沉醉想要小憩,却未能回家,世间纷扰都不必在意。

注释

捲芦:形容风吹动芦苇。
侧盆:指挂在天空中的月亮或类似器物。
疏阴:稀疏的树荫。
浮藻荇:漂浮在水面的水草。
习家池:历史上的著名园林,位于湖北襄阳。
漉:过滤。
越女:古代吴越之地的女子,此处泛指美女。
繁:茂盛。
归未得:未能回家。
纷纷:形容众多或杂乱。
身外:指自身以外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捲芦吹散一空云,天面明金挂侧盆。" 这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云被轻柔的风吹散,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如同挂在天边的金盘,显示了诗人对宇宙之美的赞叹。

"竹柏疏阴浮藻荇,山河清影落乾坤。" 这两句则缩小视角,描述了一片竹林和柏树下的宁静景致,阳光透过枝叶投射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而远处的山河也映照出清晰的倒影,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平凡而又美好的画面。

"习家池上酒初漉,越女溪边花正繁。" 接着诗人转到了池塘和溪流的描写,习家池边新酿的酒香四溢,与之相呼应的是越女溪边盛开的花朵,这些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欢愉的情景。

"我醉欲眠归未得,纷纷身外不须论。"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饮酒至醉,想要安然入睡,但又不得其眠的心境。"纷纷"一词形容心绪的纠结和杂乱,这里用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身外不须论"则是诗人对这些烦恼采取超脱态度,似乎在说,只要让这些烦恼随风去吧,不必深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以及对生活美好的一种期待。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池亭待月(其二)

不寐池塘夜,萧萧夏木重。

亭虚风趁客,水净月随侬。

蛙喜鸣如吹,蝉饥语似蛩。

一区真自足,何地肯相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池亭待月(其一)

轻雷不成雨,风砌旋支床。

山乱云行曲,楼高月路长。

柴门非故国,戎马尚他乡。

笳鼓悲清暝,关河思不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池亭独坐

物华苒苒竞芳新,六月红渠自作春。

走马看花传好句,长梯摘实赖幽人。

雨馀门巷无留客,月上池台绝过尘。

为约龟鱼共清赏,酒香花气两相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连江赴守鄱阳黄原道中作

海角三年一梦成,北来重听偃溪声。

凝云带雨留愁住,茂树随山送客行。

粳稻沿崖畦上下,茅茨枕谷路纵横。

莫从马腹消双髀,此地真堪老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