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发闷还梳,忆君秋醉馀。
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
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
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怀念故人之情感的七言绝句。首先,"晚发闷还梳"一句描绘出诗人在静谧的夜晚里独自梳理头发的情景,这个动作本身就充满了孤寂与沉思的气氛。紧接着的"忆君秋醉馀",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和不舍,这里的"秋醉"可能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然后,"可怜刘校尉,曾讼石中书"一句提及了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即刘校尉在古代石室中读书的情形。这里"可怜"二字传达出诗人对往事的同情和感慨,而"曾讼石中书"则是对知识渴望和坚持不懈追求学问精神的赞美。
下片"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表面上看似是在说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迥异,但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者的赞扬和内心深处的向往。这里"仁贤"二字代表着崇高的道德标准,而"每自如"则是指这些品质出众的人物总能保持其本色,不随世事变化而改变。
最后,"因看鲁褒论,何处是吾庐?"一句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作品(鲁连、褒姒)的研读和思考,引出了诗人对于自己归宿的疑问。这里"何处是吾庐"表达了诗人在精神追求上对于安身立命之地的探索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历史人物的赞美以及自身精神追求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不舍。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清晨候吏把书来,十载离忧得暂开。
痴叔去时还读易,仲容多兴索衔杯。
人心计日殷勤望,马首随云早晚回。
莫为霜台愁岁暮,潜龙须待一声雷。
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秋。
香连日彩浮绡幕,溪逐歌声绕画楼。
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