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官帽。
盖:车上的篷盖。
冠盖:指代达官。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
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
此处指法网恢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景象,游子久未归来,而诗人却通过梦境与之相会。这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关切。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表达了诗人在梦中多次遇到友人,这种情感上的亲近感受,显示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深厚。同时,“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急迫和对旅途困难的体验。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外界险恶的环境和内心的不安。船只在波涛中前行,舵杆随时可能断裂,这不仅是对旅途风险的描绘,也隐喻着诗人对于个人生命与文学事业的担忧。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则显示了诗人的沧桑感慨和对一生抱负的坚守。头发斑白,年华已老,但内心依旧怀揣着未竟的志向,这种精神状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极为珍贵的。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句中,“冠盖”指的是京都中的繁华与高官显贵,而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忧虑。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哀。年岁已高,却仍然被世俗纷争所牵绊,这种感觉如同被一张看不见的网所困扰。

最后,“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则是对未来永恒荣誉的一种追求和对身后的无常的淡然。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留下千古流传的名字,但对于个人命运的最终结局,则持一种超脱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友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清明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齧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形式: 古风

渔阳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形式: 古风

营屋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

甚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

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

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

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

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

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

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

寂无斤斧响,庶遂憩息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谒文公上方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

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

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

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