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处州严郎中游南溪

四望非人境,从前洞穴深。

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

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

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四周望去,非人间景象,从前的洞穴深深藏。
潭水清澈,菖蒲生长在远处的岸边,山间的雾气聚集成树丛,没有阴影。
漫步时欣赏着草地,刚换上木屐,忽然发现藤萝缠绕,像发簪般美丽。
世人嫌弃山水偏远,又有谁能陪伴谢公一同吟诗赏景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隐逸山水之意。

“四望非人境”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诗人所处之地已远离人间烟火,进入了一片未被打扰的自然领域。紧接着,“从前洞穴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隔绝感,使人仿佛能够窥见诗人心中那份对世俗的逃避与超脱。

“潭清蒲远岸,岚积树无阴”两句,以清澈的潭水和远离岸边的蒲苇,再加上层叠的山峰和无遮无挡的大树,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不为人知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无阴”可能暗示着阳光的普照,以及诗人内心的明朗与开阔。

接着,“看草初移屐,扪萝忽并簪”两句,通过对草木生长变化的观察,展现了时间流逝和生命力度的主题。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这荒野之中,也有着生命的节奏与美丽。

最后,“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隐逸生活的一种自我辩护和情感宣泄。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选择与古代高士谢灵运相提并论,以此来强调自己这种选择的正当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自我肯定,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收录诗词(173)

朱庆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26

相关古诗词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一)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

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

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二)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

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三)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

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

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四)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

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

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