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二)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

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

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翻译

谁说高洁的心意,与隐居山野无异。
竹林清凉人已离去,晴空下仙鹤飞离巢穴。
深深的篱笆隐藏着白色的蘑菇,荒芜的藤蔓露出青色的葫芦。
有多少次在半夜看到月亮,清辉洒落树梢。

注释

谁言:指有人质疑。
高静意:高尚宁静的心境。
衡茅:简陋的草屋,代指隐居生活。
竹冷:竹林清凉。
人离洞:人已离开居住的洞穴。
天晴鹤出巢:天气晴朗时,鹤从巢中飞出。
深篱:深深的篱笆。
白菌:白色的蘑菇。
荒蔓:荒芜的藤蔓。
青匏:青色的葫芦。
中宵月:半夜的月亮。
清光:清亮的月光。
坠树梢:洒落在树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情操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则描写了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景象,竹林之冷、人迹罕至的山洞以及晴空中鹤飞翔的情景,都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一句,则细腻地描绘出一种隐逸生活中的点滴,如同在深邃的围栏中发现了生长着白色蘑菇(菌类植物),以及荒废的田野里露珠挂满了青色的葫芦。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自然循环的感悟。

"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则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分,对明亮月光的独自欣赏,以及这种宁静之中的心灵触动。这一句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无限向往和沉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以及他与自然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173)

朱庆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声名大震

  •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26

相关古诗词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三)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

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

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四)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

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

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五)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

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

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六)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

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

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