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长安怀古

骚人多感慨,况故国、遇秋风。

望千里金城,一区天府,气势清雄。

繁华事,无处问,但山川景物古今同。

鹤去苍云太白,雁嘶红树新丰。夕阳西下水流东。

兴废梦魂中。笑弱吐强吞,纵成横破,鸟没长空。

争如似犀首饮,向蜗牛角上任穷通。

看取麟台图画,□余马鬣蒿蓬。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文人墨客多有感慨,更何况面对故乡的秋风。
遥望千里金色之城,那曾是富饶的天府之地,景象威严雄壮。
过去的繁华已无处寻觅,只有山河景色依旧古今相通。
仙鹤消失在苍茫的云层,大雁哀鸣于红色的树林,新丰之地。夕阳西下,江水东流。
兴衰之事只在梦中萦绕。笑谈弱小与强大,即使破碎,鸟儿也翱翔天际。
哪比得过像犀首那样,任凭命运沉浮,在微小的世界里寻求通达。
看看麟台上的画卷,我的马匹只能在荒草丛中度过余生。

注释

骚人:文人墨客。
故国:故乡。
金城:形容城市坚固,这里指天府之地。
天府:富饶美好的地方。
鹤去:仙鹤离去,象征远方或仙境。
雁嘶:大雁哀鸣,表达哀愁或季节变换。
麟台: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朝廷或权贵之地。
马鬣:马的鬃毛,这里代指诗人自己或其马。

鉴赏

这首元代李齐贤的《木兰花慢·长安怀古》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通过对长安(今西安)的描绘,寄寓了词人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开篇“骚人多感慨,况故国、遇秋风”,以屈原自比,表达出词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遭遇的共鸣。接着,“望千里金城,一区天府,气势清雄”描绘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其雄浑的历史底蕴。

“繁华事,无处问,但山川景物古今同”暗示了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自然景色依旧,引发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鹤去苍云太白,雁嘶红树新丰”借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李白和新丰的怀念,寓言人事的消逝。

“夕阳西下水流东”以自然景象象征时光流逝,引出“兴废梦魂中”的人生无常之感。接下来,“笑弱吐强吞,纵成横破,鸟没长空”运用比喻,表达了词人对世间强弱兴衰的看法,认为即使身处逆境,也应如鸟儿翱翔于天际,不为一时得失所困。

结尾“争如似犀首饮,向蜗牛角上任穷通”借用典故,表示不如像犀首那样豁达,无论在何种微小的天地里,都能坚守自我,看淡穷通。“看取麟台图画,□余马鬣蒿蓬”则以麟台(皇家藏书之处)与自己如今的落魄境遇对比,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追忆和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丰富,通过怀古抒发了词人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8)

李齐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过大散关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

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

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

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

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水调歌头.望华山

天地赋奇特,千古壮西州。

三峰屹起相对,长剑凛清秋。

铁锁高垂翠壁,玉井冷涵银汉,知在五云头。

造物可无物,掌迹宛然留。记重瞳,崇祀秩,答神休。

真诚若契真境,青鸟引丹楼。

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烟霞深处,幽绝使人愁。

一啸蹇驴背,潘阆亦风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

一年唯一日。游人共惜,今宵明月。

露洗霜磨,无限金波洋溢。

幸有瑶琴玉笛,更是处、江楼清绝。邀俊逸。

登临一醉,将酬佳节。

岂料数阵顽云,忽掩却天涯,广寒宫阙。

失意初筵,唯听秋虫呜咽。

莫恨姮娥薄相,且吸尽、杯中之物。圆又缺。

空使早生华发。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江城子.七夕冒雨到九店

银河秋畔鹊桥仙。每年年。好因缘。

倦客胡为,此日却离筵。

千里故乡今更远,肠正断,眼空穿。

夜寒茅店不成眠。一灯前。雨声边。

寄语天孙,新巧欲谁传。

懒拙只宜闲处着,寻旧路,卧林泉。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