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乐道约会超化寺比至乐道以疾先归涂中有诗见寄

颠毛种种齿浮摇,屈指交游渐寂寥。

时较半朝非是晚,路无数里不为遥。

子猷垂到复归去,安道虽知未易邀。

古寺徘徊久东望,青春云日冷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满头白发稀疏,牙齿动摇,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少。
时间虽然只过了半个早晨,并不算太晚;路程无论多少里,都不算遥远。
子猷离去后不再回来,安道虽然知道他的情况,但邀请他并不容易。
我在古寺中长久徘徊,向东望去,春天的云日却显得冷清萧瑟。

注释

颠毛:形容人的头发稀疏。
种种:形容头发状态。
齿:牙齿。
浮摇:动摇。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
交游:交往的朋友。
渐:逐渐。
寂寥:人少而静,寂寞。
半朝:半个早晨。
非是晚:并不算晚。
无:无论。
数里:多里。
子猷:古代人名,王徽之的字。
垂到:离去后不再回来。
安道:另一位古人名,谢安的字。
未易:不容易。
古寺:古老的寺庙。
徘徊: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东望:向东看。
青春:春天。
云日:云和太阳。
冷萧萧:冷清、寂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游玩的场景。开篇“颠毛种种齿浮摇,屈指交游渐寂寥”两句,通过形象地描述头发和牙齿的变化,以及手指交缚的情形,传达出岁月匆匆、时光易逝的感慨。紧接着,“时较半朝非是晚,路无数里不为遥”表明尽管时间尚早,但路途并非遥远,暗示了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哲学思考。

诗人随后写道:“子猷垂到复归去,安道虽知未易邀。”这里的“子猷”可能是指一位朋友的名字,“垂到”则意味着他们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而“复归去”表明友人不得不离开。诗中的“安道”可能是另一个地点或事件,尽管知道这一点,但邀请对方却并非易事。

最后两句,“古寺徘徊久东望,青春云日冷萧萧”描绘了诗人在一座古老寺庙内漫步,长时间地向东方眺望。这里的“古寺”给人以宁静与孤独之感,而“青春云日冷萧萧”则表达了一种对于青春易逝和时光冷酷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久雨效乐天体

雨多虽可厌,气凉还可喜。

欲语口慵开,无眠身懒起。

一榻有馀宽,一饭有馀美。

想彼庙堂人,正应忧燮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之美举进士寓京师此诗寄之

结发声华盛,无疑屈未伸。

何妨久垂翅,从此欲惊人。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行当解故褐,不惜化京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衅惧而归之子高答简有碎珊瑚之戏昌言以诗赠子高同舍皆和

徐公精笔老生神,石刻犹能妙夺真。

几为通书翻丧宝,愈令好事惜传人。

锋铓半折犹能健,圭璧微瑕自足珍。

直使尽随如意碎,石家玉树未全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中早春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

攲巾望归雁,伏槛听新雷。

岩静闻冰折,巢空喜燕来。

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