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
攲巾望归雁,伏槛听新雷。
岩静闻冰折,巢空喜燕来。
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山林中的景象,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流露。"山木欣欣意"表达了春天山林中树木复苏、生机勃发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春光次第催"则展现了春光渐渐强烈,季节推移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的"攲巾望归雁"和"伏槛听新雷"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远方返乡大雁的向往,以及期待着春天到来时那即将爆发的雷声。这里,"攲巾"形容衣袖在春风中飘动,而"伏槛听新雷"则是体验自然界中生机勃发的声音。
"岩静闻冰折"和"巢空喜燕来"两句,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命更新的喜悦。"岩静"形容山谷间的宁静,而"巢空"则是指鸟儿归巢,表达了生机勃发的景象。
最后两句"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进一步融合。"涧花"形容溪流间花朵的静美,而"草堂"则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寂寞的美好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空间中。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天意欲回煦,群生稍郁蒸。
平田犹未遍,绝岭独先升。
翠色添崖柏,寒声折涧冰。
谁为物外友,挈手共同登。
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
卷旗遮远塞,歇马受降城。
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将军功未厌,士卒不须生。
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须怜苜蓿歉,当认主人贫。
客舍同萧索,山程共苦辛。
未能逢伯乐,且可自相亲。
月华秋色雨鲜新,万里澄空不受尘。
兔濯素毛腾浩露,桂飘香实下飞轮。
光侵酒面寒无力,清入诗豪健有神。
坐客何须辞醉倒,相君应不惜车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