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衅惧而归之子高答简有碎珊瑚之戏昌言以诗赠子高同舍皆和

徐公精笔老生神,石刻犹能妙夺真。

几为通书翻丧宝,愈令好事惜传人。

锋铓半折犹能健,圭璧微瑕自足珍。

直使尽随如意碎,石家玉树未全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徐公的技艺精湛如老神仙,他的石刻作品还能巧妙地逼近真实。
他曾因广泛传播书籍而几乎失去珍贵的艺术瑰宝,这更让热衷于艺术的人惋惜他的作品难以流传。
即使他的笔锋锐利已折损一半,依然坚韧有力,作品中的微小瑕疵也足以视为珍品。
即使他的所有作品都如同如意般破碎,石家的艺术之树也不会因此而完全贫瘠。

注释

徐公:指徐姓艺术家。
精笔:精湛的笔法。
石刻:雕刻艺术。
妙夺真:巧妙地达到极高的真实感。
通书:广泛传播的书籍。
丧宝:丧失珍贵的艺术品。
好事:热衷艺术的人。
圭璧:比喻完美的作品。
微瑕:微小的瑕疵。
尽随如意碎:全部像如意一样破碎。
玉树:比喻艺术成就。
贫:贫瘠。

鉴赏

徐公笔力雄浑,石刻字里藏龙。书法传世宝,珍如玉璧难轻亡。锋芒虽折尚犀利,瑕疵不减其价重。随手翻飞若舞尘,子孙满堂笑声洪。

诗中赞美徐公(徐浩)的书法艺术,将他的笔力比作生龙活虎,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石头上刻画出来的,显得格外神奇。同时,对于书法的传承和珍视如同对待宝物一样,反映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与尊崇。

徐公之笔,不仅在完整无瑕的作品中展现出其非凡的技艺,即使是在有所损折的锋芒中,也依然能够看到他的书法韵味和内涵。这样的比喻,既形象地表达了徐公书法的高超,又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艺术瑕疵中的美感认知。

最后一句“随手翻飞若舞尘”,则是对徐公书法生动活泼、随意所至而不失韵味的一种描绘。这样的书写,不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故有“子孙满堂笑声洪”之句,以此表达对徐公艺术境界的赞美。

诗中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那些能够承载和传递这些文化的人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早春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

攲巾望归雁,伏槛听新雷。

岩静闻冰折,巢空喜燕来。

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山头春色

天意欲回煦,群生稍郁蒸。

平田犹未遍,绝岭独先升。

翠色添崖柏,寒声折涧冰。

谁为物外友,挈手共同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塞

边草荒无路,星河秋夜明。

卷旗遮远塞,歇马受降城。

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将军功未厌,士卒不须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马病

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须怜苜蓿歉,当认主人贫。

客舍同萧索,山程共苦辛。

未能逢伯乐,且可自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