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似举尚书帅桂州二首(其二)

整整三朝玉笋班,几年流落奉祠官。

不令归曳尚书履,亦合先登大将坛。

从昔南荒除帅重,只今西顾倚公宽。

长途不惜身为御,欲上龙门自作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历经三个朝代的玉笋班成员,多年流落在外担任祠官。
不曾让他回归,穿着尚书的官靴,也应该优先晋升为大将。
自古以来,南方边疆的将领选拔非常重要,如今更是倚赖您的宽厚才能。
即使长途跋涉,他也不惜以身侍奉,但要进入仕途高层却困难重重。

注释

整整三朝:历经多个朝代。
玉笋班:古代官员中年轻有才者的称呼。
流落:飘泊,不得志。
奉祠官:祠禄官,负责祭祀的闲职。
尚书履:尚书的官靴,象征高官地位。
大将坛:高级军事职位。
从昔:自古以来。
南荒:南方边远地区。
倚公宽:依赖您的宽容和能力。
长途不惜身:不畏艰难,愿意付出。
龙门:比喻仕途的高位。
作难:困难重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为好友李似举即将前往桂州担任尚书帅职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李似举的赞赏和期许,以及对其出仕重任的肯定。

首句“整整三朝玉笋班”,以“玉笋班”比喻李似举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暗示他长期服务于中枢,深受器重。接着,“几年流落奉祠官”则转折道出李似举曾经的遭遇,虽有才能却被暂时安排在闲职上,流露出对他的些许同情。

“不令归曳尚书履,亦合先登大将坛”两句,进一步赞扬李似举的才能,认为他不仅应得尚书之位,更有资格担当大将之职。诗人认为他的能力和威望足以胜任重要职务。

“从昔南荒除帅重,只今西顾倚公宽”两句,将李似举比作古代南方边疆的将领,强调他被赋予重任,同时表达了对李似举处理政务的宽宏大度的期待。

最后,“长途不惜身为御,欲上龙门自作难”以生动的比喻收尾,意指李似举将要踏上艰巨的旅程,虽然路途遥远,但他有决心和能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是登龙门(喻指晋升高位)的艰难不易。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鼓励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李似举的高度评价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送李似举尚书帅桂州二首(其一)

桂林佳事我能言,四座停杯且勿喧。

人物豪华真乐国,江山清绝胜中原。

亲尝荔子薰风浦,静对梅花小雪村。

边锁无虞庭少讼,不妨仙释问真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李商叟

好去皇华使,佳哉所领州。

职除天禄阁,家近岳阳楼。

一别谁青眼,相逢各白头。

西来多驿骑,能寄短书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苏伯益提干代还侍下

幕下官曹寄玉溪,溪边野老借光辉。

齧毡校尉冲寒去,扇枕郎君触热归。

大父正携灵寿杖,尊公更著老莱衣。

赠行未说功名事,此事如公世上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周仲固寺正提举湖北茶盐余建炎己酉岁尝为此官

洞庭湖北饱知闻,尝以輶轩犯楚氛。

远有光华新令尹,分投闲散故将军。

武陵源口自碧水,古德山头多白云。

一路澄清纵幽讨,不妨书札细论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