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庐山秀峰寺的壮丽景色与佛教文化的深邃内涵。首句“秀甲庐山秀,元标净土玄”以“秀甲”形容庐山之秀美,将秀峰寺置于庐山之巅,象征着佛教净土的至高境界。接下来“宝华飞杰阁,珠瀑挂前川”,通过“宝华”、“杰阁”、“珠瀑”等意象,展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瑰丽,形成了一幅山水与佛寺和谐共存的画面。
“俗却三千里,僧安六度禅”则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嚣,僧侣们在寺庙中静心修行的场景,六度代表着佛教修行的六个阶段,此处暗示了寺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避世之所,更是心灵修行的圣地。最后,“至今传迥句,祗有李青莲”赞美了寺庙及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句流传千古,成为了对秀峰寺及其文化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秀峰寺的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清代宫廷文学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