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六)秀峰寺

秀甲庐山秀,元标净土玄。

宝华飞杰阁,珠瀑挂前川。

俗却三千里,僧安六度禅。

至今传迥句,祗有李青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庐山秀峰寺的壮丽景色与佛教文化的深邃内涵。首句“秀甲庐山秀,元标净土玄”以“秀甲”形容庐山之秀美,将秀峰寺置于庐山之巅,象征着佛教净土的至高境界。接下来“宝华飞杰阁,珠瀑挂前川”,通过“宝华”、“杰阁”、“珠瀑”等意象,展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瑰丽,形成了一幅山水与佛寺和谐共存的画面。

“俗却三千里,僧安六度禅”则表达了远离尘世喧嚣,僧侣们在寺庙中静心修行的场景,六度代表着佛教修行的六个阶段,此处暗示了寺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避世之所,更是心灵修行的圣地。最后,“至今传迥句,祗有李青莲”赞美了寺庙及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句流传千古,成为了对秀峰寺及其文化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秀峰寺的自然美景和宗教氛围,还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清代宫廷文学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七)万杉寺

大超手植万杉,默然不辩圣凡。

何必元圭说法,山神示迹东岩。

形式: 六言诗 押[咸]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八)三峡涧

水石相遭遌,奇变不可穷。

拟展蜀江看,瞿塘是异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九)栖贤寺

李渤读书处,今为释氏居。

栖贤存故号,无圣演新书。

珍重昌黎辈,排斥定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题董邦达西江胜迹十二首(其十)白鹿洞

奥区五老峰之阳,仲季偕隐潜德光。

厥有白鹿性驯良,膻芗名胜爰始唐。

后来朱子守南康,葺治书院开讲堂。

五教四事规制详,溪名贯道水洋洋。

上溯洙泗其源长,兴贤淑世予心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