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歌

吾闻太湖之上郡山丛,参差一碧皆摩空。

兹山乃独擅名字,两洞庭北夫椒东。

南条西来几经络,东将到海还盘薄。

左旋右引真有情,古色疑从天上落。

望湖亭如一巢小,万顷烟涛连树杪。

七十二峰名者谁,今古兴亡云杳杳。

援琴曾和桓山歌,断碑破冢如予何。

振衣独上最高处,沧浪调远清风多。

旧诏归来病新起,拭目江湖千万里。

丹邱信有在人间,兹山兹山无乃是。

老僧报我山花春,题诗为报山中人。

它日歌词已陈迹,谓君再拂湖边石。

吾尝一题少室三匡庐,不知山灵谓我今何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青山歌》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太湖之畔独特山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诗中开篇即以壮丽的太湖山脉起笔,描绘出群山连绵、碧绿苍翠、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吾闻太湖之上郡山丛,参差一碧皆摩空。”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太湖山脉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接着,点出此山的独特之处,“兹山乃独擅名字”,并以“两洞庭北夫椒东”进一步强调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随后,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南条西来几经络,东将到海还盘薄。左旋右引真有情,古色疑从天上落。”几句,将山脉的蜿蜒曲折、生机勃勃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赋予了山脉以情感与生命。望湖亭的描写则更加细腻,诗人以“万顷烟涛连树杪”勾勒出湖面与山色交融的壮丽景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下来,诗人通过“七十二峰名者谁,今古兴亡云杳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思考。引用桓山歌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在“振衣独上最高处,沧浪调远清风多。”两句中,诗人以个人的登高远眺,寄托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旧诏归来病新起,拭目江湖千万里。”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丹邱信有在人间,兹山兹山无乃是。”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归宿。而“老僧报我山花春,题诗为报山中人。”则透露出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视。邵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使得《青山歌》成为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莫如山惠菖蒲歌

我有二奇石,来自上下钟。

是时我行自南复之东,二物真相从。

楼船习习生清风,迩来数年委置庭草丛。

新春有客赠我石,其数与物皆相同,问之云来自蜀中。

殊形异状不可以模写,大抵荒崖绝壁自天生质非一日,复有长江之水朝夕相撞舂。

其间岁月不知几千百,乃成造化之神功。

东坡雪浪何似者,吾此四物无乃堪弟兄。

有客谓予言,此石置之盆,可种九节仙灵草。

南沙偶来观,谓客言诚好,我将致之时尚早。

早闻扣门声,一童手持抱。

即令童子洗石分种之,如送仙人上蓬岛。

走笔谢南沙,清贞愿相保。世上琼瑶何足宝。

形式: 古风

中秋客歌东庐至邀南沙

今夕中秋月有华,古奇石下有幽花。

惠山泉水荆溪茶,酒名且出仙坛麻。

客皆能赋无喧哗。

南沙未来东庐去,抗手掉头不肯住。

兴在王猷放舟处,雪月皆堪入诗句。

东庐去后南沙来,草堂独对秋星开。

晚云冉冉生苍苔,我行中庭往复回。

鹤声报客慰我怀,海月东生酒在杯。

亦有澜庵在我斋,今夕不乐何为哉。

我题诗,如作史。

明日挥毫二三纸,东报东庐公,南报南沙子。

形式: 古风

天趣园十景歌

石壁巉岩天斲成,一屏万古长青青。

萧园卜邻得正直,谁谓与立天无情。

磐石坦然在平地,四望烟霞以为际。

数人共坐尚有馀,下布莓苔作文罽。

原泉混混何处来,白虹委地声鸣雷。

水哉有本故如是,清泠未受人间埃。

曲水流随石渠曲,曲曲春风动新渌,觞泛兰亭客如玉。

方池水亦潴为方,汪洋数顷涵天光。

昔人曾赋半亩塘,今也有客歌沧浪。

水碓有机非作巧,终古周旋曾未了。

寻常成物不言劳,更复何心较多少。

钓矶垂钓者何人,千秋再睹磻溪春。

水清见石鱼可数,旁有閒地堪经纶。

丹穴于今亦何有,有窟如屋大于斗。

垆鼎已亡存杵臼,应是山灵为诃守。

漱清轩外水涟漪,仰高亭前山崛奇。

丹青尽物不尽意,意在地官南望时。

形式: 古风

蓉溪书屋歌

绵州城东结书屋,秋晚芙蓉花簇簇。

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

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

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

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

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

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