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本多思,况复老逢春。
今日梅花下,他乡值故人。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春日里与旧友重逢的场景,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追怀和现实生活中偶遇知音的温馨。诗中的意象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含蓄。
“平生本多思”,表明诗人性格内向,常有所思,感情丰富。这一句通过简单的陈述,为下文的情感流露埋下了伏笔。
“况复老逢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春天的感受变得更加深刻。春天作为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与诗人年迈之身形成对比,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今日梅花下”,则是具体的情境描写,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往往代表高洁和坚韧,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的品格和他与世俗不太沾亲的心态。同时,梅花常在春日开放,与上一句的“逢春”相呼应,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美好。
“他乡值故人”,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在异乡偶遇旧友,这种情境本身就充满了温暖和喜悦。这里的“故人”不仅指代旧友,更寓意着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纽带,强化了诗中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和春天美好的深切感受。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帝下真符召玉真,偶逢游女暂相亲。
素书三卷留为赠,从向人间说向人。
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
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萧郎卸玉钗。
莺声撩乱曙灯残,暗觅金钗动晓寒。
犹带春酲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
琉璃波面月笼烟,暂逐萧郎走上天。
今日归时最肠断,回江还是夜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