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潜溪(其一)

孤鸿失俦侣,连翩洲渚湄。

自知羽翮短,不与同奋飞。

寄声奋飞者,当慎子所之。

烟波渺无从,云路迥难依。

云路多鹰隼,烟波有虞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情感。鸿雁失群,形单影只地徘徊在洲渚边缘,诗人通过孤鸿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在世间的孤独感和对同伴的渴望。孤鸿深知自己的羽翼不够强健,无法与他人一同高飞,这象征着诗人认识到自身能力有限,难以与世俗中的强者并肩。

诗中“寄声奋飞者,当慎子所之”,是对那些能够展翅高飞的人的劝告,提醒他们行事要谨慎,选择道路要明智。这不仅是对朋友的忠告,也是诗人对自身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安全且正确的道路。

后两句“烟波渺无从,云路迥难依”描绘了一幅广阔而迷茫的画面,暗示了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烟波浩渺,云路遥远,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可靠的依靠,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

“云路多鹰隼,烟波有虞机”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中的危险。云路之上,鹰隼盘旋,随时可能成为威胁;烟波之中,暗藏机关,难以预测。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隐喻了社会中的险恶和复杂,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孤鸿的形象和对人生旅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在孤独与挑战并存的境遇中,诗人呼唤智慧与勇气,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寄宋潜溪(其二)

昔与君别日,妾蚕初弄丝。

何意时运倾,寒衣今已治。

衣成向谁寄,冬雪旦夕飞。

雪飞犹自可,时去端足悲。

韶颜忌凋落,华志惊变衰。

安得君子心,不随年岁移。

形式: 古风

田居

我生非匏瓜,于世可无食。

躬耕实所慕,戮力归稼穑。

当春土脉动,农事满阡陌。

晨兴负耒去,日入弗遑息。

我苗今已长,我耕有馀隙。

斗酒劳近邻,只鸡饷过客。

人生但如是,亦足慰平昔。

此意谁复知,千载惟沮溺。

形式: 古风

节妇操为贾妻作

父母嫁妾时,遗妾双鸳绮。

双鸳既同生,亦复与同死。

当知妾有夫,结言亦如此。

妾夫今在远,妾身今独止。

恐为行露侵,莫与双鸳齿。

饮恨赴长川,川竭恨乃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立秋日言怀

六龙不可顿,四序忽复移。

气变感人心,怆然已秋时。

池荷挺素质,园葵晔芳蕤。

岂无一日好,不久还当衰。

览物惜年迈,抚景伤志违。

日暮坐空堂,此怀当告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