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鹤二首(其二)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池塘中的这只鹤在鹤群中也属罕见,恐怕它是来自辽东的老仙人所驾驭的。
松枝上带着雪,它弯曲着膝盖,菱花片点缀着它的羽毛。
它在树林间低回徘徊,似乎暂时栖息,但最终会振翅飞向天外。
如果问起它旧日的巢穴在哪里,它知道还在,只是因为主人的眷恋而未能回去。

注释

池中:指池塘里。
此鹤:这鹤, 指诗中的主角。
鹤中稀:鹤中稀有,形容鹤的特别。
恐是:可能是。
辽东老令威:古代传说中仙人驾驶的鹤。
带雪松枝:覆盖着雪的松树枝。
翘膝胫:鹤弯曲的腿。
放花菱片:菱形花瓣般的装饰。
缀毛衣:装饰在羽毛上。
低回:徘徊,低低地飞翔。
且向:暂且,暂时。
林间宿:在树林中栖息。
奋迅:振翅疾飞。
终须:终究必须。
天外飞:飞向远方,比喻远走高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如果询问它原来的巢穴是否还在。
故巢:旧巢,原来的家。
主人相恋未能归:主人太过眷恋,它未能返回。
相恋:互相挂念,此处指鹤与主人的感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寒冷景象与孤独情怀的诗句。开篇“池中此鹤鹤中稀”表明池塘中的鹤已经不多,给人一种凄清和萧索之感。紧接着,“恐是辽东老令威”则让人想象到这些稀少的鹤可能因为某种力量或命令而集结在此,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带雪松枝翘膝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鹤与雪中松树的亲密交融,通过对比鹤腿和松枝的高低,展现出一种自然界中的孤寂美。接着,“放花菱片缀毛衣”则是对鹤羽毛被积雪覆盖的形象描绘,其间透露出诗人对这些在严寒中坚守的生物的同情。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这里,诗人通过鹤的动态表现出一种逃离和远行的情景。鹤在林间休息,但最终还是要展翅高飞,这不仅是对自然行为的描写,也隐喻着诗人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愿望。

最后,“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旧日居所的眷恋之情,但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返回。这里,“主人”一词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或是对某种理想、梦想的寄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池中鹤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的孤独与坚守,以及个人情感上的不舍和无奈,展现了一幅深邃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景。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百日假满

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

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

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开。

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

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萧洒便终身。

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

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百花亭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百花亭上晚裴回,云影阴晴掩复开。

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

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