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其一)

黄纸红旗意未阑,青衫俱不救饥寒。

久荒三径未得返,偶有一钱何足看。

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可歃铜盘。

不嫌野外时迂盖,政要相从叩两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红黄纸旗意犹未尽,青色衣衫无法解决饥饿与寒冷。
长久荒废的小路未能回归,偶尔得到的一点钱又怎能看在眼里。
世间纷扰怎比得过磨砺铁砚的决心,以诗会友暂且用铜盘代替誓言。
不嫌弃野外简陋,只求能相互探讨,深入交流。

注释

黄纸:泛指鲜艳的纸张。
红旗:象征喜庆或某种标志。
意未阑:心情或情绪尚未消散。
青衫:古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自己。
救饥寒:解救饥饿和寒冷。
三径:隐士住处,此处借指归隐之路。
一钱:极言极少的钱。
磨铁砚:形容世事艰难,像磨砺铁砚一样费力。
诗盟:以诗文结交朋友,建立友谊。
铜盘:古代用于盟誓的器具,这里比喻简易的誓言方式。
野外:野外环境,非正式场所。
时迂盖:时间慢,指生活节奏较慢。
政要:正需要,关键在于。
叩两端:探讨双方观点,寻求共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黄纸红旗描绘出热烈的场景,但似乎并未完全消散的是内心的某种情绪或期待。他感叹自己穿着朴素的青衫,生活困顿,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

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长期未能回归田园的“三径”,即使偶尔得到一文钱,也觉得微不足道。他对世事变迁和人生艰辛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世事难以改变铁砚般的坚韧,但诗歌却能成为暂时的慰藉,如同在铜盘上共饮,聊以结盟。

他并不介意在野外的简陋环境中,更看重的是朋友间的真诚交往,愿意倾听对方的观点,探讨问题的两面性。整首诗流露出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拒霜

拒霜花已吐,吾宇不悽凉。

天地虽肃杀,草木有芬芳。

道人宴坐处,侍女古时妆。

浓露湿丹脸,西风吹绿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泛舟入前仓

曾鼓盐田棹,前仓不足言。

尽行江左路,初过浙东村。

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

百年都几日,聊复信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其一)

池光修竹里,筇杖季春头。

客子愁无奈,桃花笑不休。

百年今日胜,万里此生浮。

莽莽樽前事,题诗记独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