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亭松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

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

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徘徊不愿离去,如同遇见了老朋友一般。
曾经因为春日的雪融化,我们在华山中相遇。
哪里有明亮的月光?我访问你时还听见远处的风声。
我们想一起回去却未能实现,各自占据了华山东边的岩石上。

注释

俛仰:指时间短暂,这里有徘徊、流连的意思。
不能去:不愿意离开。
如逢旧友同:好像遇到了老朋友一样亲切。
曾因:曾经因为。
春雪散:春天的雪融化的时候。
见在:相见、相遇。
华山中:在华山的范围内。
何处:哪里。
明月:明亮的月亮,这里也象征美好的时光或理想之地。
访君:拜访你。
听远风:听到远处传来的风声,寓意深远的情谊或消息。
相将:一起,相伴。
归未得:没能回去,未能实现一同回家的愿望。
各占:各自占据或停留。
石岩东:华山东边的岩石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华山之巅重逢的情景,通过春雪消散后再见的松树,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诗中“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刻难以忘怀,就如同与老朋友重逢一般。接下来的“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则是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春天融化的雪花,反衬出松树的坚韧不拔。

诗人随后提问“何处有明月”,可见是在夜晚或黄昏时分,对于那轮清辉的向往不已。紧接着,“访君听远风”则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在这寂静的山巅,与朋友一同聆听那飘渺而来的风声。

最后两句“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写出了诗人与朋友虽然想一同返回,但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分离,各自占据华山的石岩之上。这里的“东”字,或许暗示了方向,也可能是时间上的早晨或是情感上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份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离愁。

收录诗词(49)

于武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 籍贯:会昌时

相关古诗词

天南怀故人

独行千里尘,轧轧转征轮。

一别已多日,总看成老人。

洞庭雪不下,故国草应春。

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长安逢隐者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

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

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

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寻山

到此绝车轮,萋萋草树春。

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

水阔应无路,松深不见人。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岁暮还家

东西流不驻,白日与车轮。

残雪半成水,微风应欲春。

几经他国岁,已减故乡人。

回首长安道,十年空苦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