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

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

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本是蚕家女,不懂贵族礼节。
丈夫手持玉斧,结交的是五陵豪杰。
十天见一面,多数时间在路上奔波。
这样的夫婿,富贵又能怎样呢?
杨柳虽柔韧,南山却难移动。
女子贵在贞洁,岂能有再嫁之念。
嫁女不必求高门,心意合适最重要。
宁愿与低贱相守,也不愿与富贵分离。
蓝叶层层叠叠,蓝花似石榴般鲜艳。
少女嫁给了少年,光彩相互映照。
谁说匹配君子,是为了共度一生。
有义之人便是夫婿,无情者应归他人。
爱情如寒冬炉火,抛弃则如秋风扫落叶。
山峦挡在眼前,相见却无法触及。
丈夫并非无知孩童,无需勉强了解。
朝生暮死的菌类,易生长也易凋零。
行人即将启程,居民出门相送。
北风吹过河梁,四野愁云密布。
难道我不眷恋家,只是夫婿懂得感恩。
未来有光明,功绩源自源头。
少妇马前站立,恳请你听我说。
春天到来草木生,怎能无离别之情。
诚挚地倾诉心声,新欢勿忘旧情。
遥望孟门山,深情告知君子。
既然跟随阳光的雁,勿学西流之水。
离别之痛,莫过于此。
同处一室但命运各异,如同堂下相隔千里。
与你共度贫贱,犹如浮萍随水。
命运使然,生死与共。

注释

蚕家女:指养蚕的女子。
贵门仪:贵族的礼仪规范。
藁砧:古代对丈夫的称呼。
五陵儿:指京城豪富子弟。
蓝叶:蓝色的叶子。
孟门山:古代地名,象征远方。
随阳雁:比喻随季节迁移的人或物。
西流水:比喻不能回头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杂曲》。在这首诗中,李益通过一位少妇的口吻,表达了对家庭和丈夫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于婚姻忠贞不渝的坚守。

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真,反映出古代女性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开篇便以“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表明自己出身平凡,对于夫家的礼节并不熟悉,但在婚后她却能够恪守妇道,以“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来形容自己不仅要完成家庭中的纺织工作,还要教育好子女。

诗中还通过对比自然景象和人生变化,如“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等,强调了女性对于婚姻的忠诚不渝,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坚韧。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美丽而又短暂的情感和青春,表达了女性对于青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婚姻忠贞以及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进行深刻反映,展现了古代女性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竹溪

访竹越云崖,即林若溪绝。

宁知修干下,漠漠秋苔洁。

清光溢空曲,茂色临幽澈。

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观回军三韵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唱赤白桃李花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

欲向西宫唱,西宫宫树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