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我本是个性格疏放之人,这次出行并非刻意追求外界的矫饰。
误入边疆的纷扰之中,对山的喜爱却让我觉得山少而珍贵。
开始投奔那清静之地,门前便是缭绕的烟霞峰峦。
山峦高低错落,光影交替,从早到晚色彩斑斓。
冷冽的风吹过树梢,带来远方的声音。
这里有几位杰出的人物,他们胸怀开阔,远离烦恼。
他们在河川中畅游,像潜藏的鱼儿,或在树荫下歇息,如疲倦的飞鸟。
对万物的追求永无止境,唯有内心的宁静才是真正的了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边塞返回后,参拜佛寺并在那里避暑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表明诗人本性豁达,不受外界干扰。这两句设置了诗人的心境,为后续描写的情感铺垫基础。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则显示了诗人曾在边塞经历风霜,但现在却对远离的山川怀有深情。这里的“山”可能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的“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描绘了诗人初次寻找到一处清凉的庙宇,这里的“门值烟岫表”给人以幽深、神秘之感。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则是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这里的“泠泠”形容风声,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诗人借助这阵从远方来的风,表达了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则是对周围景色中的人物的描写,这些人或许是在寺庙中修行之士,他们的氛围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平静。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这两句通过水中的鱼和天空中的鸟,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表达了诗人对万物无法穷尽的感慨,以及在佛寺中找到了内心的安顿。这里的“此心”指的是通过参禅、礼佛后获得的心灵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和宗教氛围的描写,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在尘世纷扰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观回军三韵

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

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

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唱赤白桃李花

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

欲向西宫唱,西宫宫树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来从窦车骑行

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

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

遂别鲁诸生,来从窦车骑。

追兵赴边急,络马黄金辔。

出入燕南陲,由来重意气。

自经皋兰战,又破楼烦地。

西北护三边,东南留一尉。

时过歘如云,参差不自意。

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

置酒高台上,薄暮秋风至。

长戟与我归,归来同弃置。

自酌还自饮,非名又非利。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出逢平乐旧,言在天阶侍。

问我从军苦,自陈少年贵。

丈夫交四海,徒论身自致。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

今我终此曲,此曲诚不易。

贵人难识心,何由知忌讳。

形式: 古风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昔降英王顾,屏身幽岩曲。

灵波结繁笳,爽籁赴鸣玉。

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

青松掩落晖,白云竟空谷。

伊人抚遗叹,恻恻芳又缛。

云谁敩美香,分毫寄明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