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阎立本画水官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

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

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

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

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旃。

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鳣。

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

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

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

画者古阎子,于今三百年。

见者谁不爱,予者诚已难。

在我犹在子,此理宁非禅。

报之以好词,何必画在前。

形式: 古风

翻译

水官驾驭着青龙,龙要飞向天空。
他伸手拉住,仿佛乘风破浪的船暂时停驻。
不知道它有多长,尾巴还留在深渊。
下方有两位随从,左右骑着鱼类和龟鳖。
他们眼神交流,衣摆随风翻动。
女子侍立在君主身边,脸颊白皙,发髻双垂。
她手持雉鸡尾羽制成的扇子,容貌如未绽放的莲花。
跟随的人大约八九个,既非鬼魅也非蛮族。
他们还未完全出水,就率先挥舞旗帜。
他们手持长刀,身旁有盾牌,箭羽装满强弓。
虽然身披战甲和裙裳,但形态像鲸鱼和鳣鱼。
水中的生物不能跟随,只能仰头用手攀附。
雷电在空中穿梭,风雨遮蔽了九条河流。
风神乘坐黑色虎皮袋,面容被尘土和烟雾笼罩。
三位神人翅膀跟随,万里迢迢前往天关朝拜。
我是从大觉师那里得到这幅奇异的画卷。
画师是古代的阎子,至今已有三百年。
见到这画的人谁能不爱?赠予它实属不易。
无论是我拥有还是你拥有,这其中的道理难道不是禅意吗?
用美好的诗句回报即可,何必一定要画作在前展示。

注释

水官:神话中的水神。
苍龙:象征皇权或水中的巨龙。
乘风船:形容行动轻盈如乘风而行。
从臣:随从官员。
雉尾扇:用雉鸡尾羽装饰的扇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水官乘龙升天的奇幻场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开篇“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即设定了超自然的氛围,水官以手攀住时光,显得既神秘又庄严。紧接着,“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让人联想到这龙非凡,仿佛连接着天地。

诗中“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和“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则增添了仙境的宁静与美好。从臣和侍女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天界之乐的氛围。

接下来的“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描绘了一种轻盈自如的情景,而“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的女子形象则显得格外温婉。随后,“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表明了这一行列的庄严与纯净。

诗人在描述水官一方时,使用了“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旃”,“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等句子,展示了一种威武不屈的力量和决心。同时,“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则暗示着对自然界的掌控。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描绘了一场天气骤变的壮观景象,而“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则再次强调了诗中人物与神仙世界的联系。

最后,“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表明了作者对这段奇幻经历的尊崇。紧接着是对画者古阎子的赞美,以及对画作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这是一次丰富的想象之旅,通过诗歌,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颜书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

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

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

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

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

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

新造势尚弱,胡为力未衰。

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

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

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

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

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

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

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

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

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

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

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

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

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

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

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歧。

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

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

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

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

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

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

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

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攲危。

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

古器合尺度,法相应矩规。

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

虞柳岂不好,结束烦絷羁。

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

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

一车会百木,后斤斧易为。

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

谁知忠义心,馀力尚及斯。

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形式: 古风

襄阳怀古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形式: 古风

藤樽

枯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几。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形式: 古风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

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

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

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