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

昆崙进琪树,飞舞下瑶池。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

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

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

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

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

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

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

浩思凭尊酒,氛氲独含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凤翔之地属于明朝,其文化繁盛如同鸟羽装饰。
昆仑山上生长着珍贵的琪树,它们翩翩起舞,仿佛从瑶池降临。
朝廷的仪轨从西方传来,东方的国家再次划分了秩序。
国家的法律公正公平,她(指贤人)就在这里。
荒芜宁静的园林整洁肃穆,芬芳的兰花玉石更加滋润。
她的本质明亮,追求高尚的理想,衣带飘逸,举止优雅。
寒冷的天气使洛阳苑更加清澈,秋夜中白云司显得格外宁静。
更何况在空旷的岩石边,期待着幽深的桂花盛开。
寒冬时节,山川依然分离,只能静坐看雪花飘落。
思绪浩渺,借酒寄托,独自含蓄着深深的言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田园诗意画卷。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凤翔属明代,羽翼文葳蕤”两句以比兴手法开篇,凤翔指的是陕西凤翔一带,这里借古代凤凰集聚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昆崙进琪树,飞舞下瑶池”则是通过神山昆崙和仙境琪树、瑶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振仪自西眷,东夏复分釐”中,“振仪”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星官名称,这里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诗人通过对天象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怀旧之情。

“国典唯平法,伊人方在斯”两句则是说诗人所处之地虽遵循着国家的法律制度,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思念着那位远方的友人。这里的“伊人”指的是诗人心中的朋友。

接下来的“荒宁桁杨肃,芳辉兰玉滋”等句,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中有秋天的宁静、树木的肃穆、花草的芬芳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秋日闲适幽美的氛围。

“明质鹜高景,飘飖服缨绥”则是对山水之美的进一步描写,其中“明质”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溪水,“鹜高景”可能暗示着诗人在高处眺望的景象,而“飘飖服缨绥”则是形容秋风轻拂衣襟,带来一丝凉意。

最后,“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等句,是诗人在寒冷的秋夜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顶峰。这里的“天寒清洛苑”、“秋夕白云司”都是对寒秋景色的描写,而“况复空岩侧,苍苍幽桂期”则是诗人在山谷间独坐,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如同幽静的桂林一般深沉。末句“岁寒坐流霰,山川犹别离”更是表达了即便是在严寒的季节,诗人依然坐在飞扬的雪花中,心中却始终无法割舍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好的感怀。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轻薄篇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

天生俊气自相逐,出与雕鹗同飞翻。

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声去,回鞍挟弹平陵园。

归来青楼曲未半,美人玉色当金尊。

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落红尘昏。

死生容易如反掌,得意失意由一言。

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雠亦报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远宦一辞乡,南天异风候。

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

落日望寒涛,公门闭清昼。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闻鸡赠主人

胶胶司晨鸣,报尔东方旭。

无事恋君轩,今君重凫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沃]韵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

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

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长如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