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其十七)

不忍杀沛公,使之得天下。

英雄有至情,难忘妾与马。

亡我实繇天,知命乃无假。

慷慨泣数行,实为红颜者。

王霸如浮云,功名羞苟且。

仓皇垓下歌,直可继骚雅。

斯是国殇篇,三军和者寡。

悲风起帐中,杀气横原野。

河汉惨无光,痛饮过三斝。

自刎报父兄,江东泪同洒。

善败能从容,功亦在区夏。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咏古(其十七)》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人物情感深度的深刻理解。诗中以“不忍杀沛公,使之得天下”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情感交融,表达了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接着,“英雄有至情,难忘妾与马”,进一步揭示了英雄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不仅有对权力的追求,更有对情感的珍视。

“亡我实繇天,知命乃无假”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与个人努力之间关系的思考,既承认了命运的力量,也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接下来,“慷慨泣数行,实为红颜者”则通过描绘英雄人物的泪水,表现了他们对女性的深情,以及在权力与情感之间挣扎的无奈与痛苦。

“王霸如浮云,功名羞苟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会为了短暂的功名而牺牲原则。“仓皇垓下歌,直可继骚雅”则将英雄的绝唱与古代文学经典相提并论,赞美其精神的高洁与艺术的感染力。

“斯是国殇篇,三军和者寡”点出了历史上的悲剧色彩,英雄的陨落往往伴随着国家的哀伤,但能够共鸣的人却寥寥无几。“悲风起帐中,杀气横原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英雄逝去后留下的悲凉氛围。“河汉惨无光,痛饮过三斝”描绘了英雄离世后的凄凉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自刎报父兄,江东泪同洒”是对项羽自刎的描述,展现了他忠于家族、勇于牺牲的精神。“善败能从容,功亦在区夏”总结了英雄虽败犹荣的形象,即使失败也能保持尊严,其功绩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展现了对英雄人物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背后人性光辉的颂扬。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咏古(其十八)

荥阳诸女子,功与纪信似。

夜出冒楚围,披甲为战士。

楚军似刈刍,血流作渠水。

君王既无兵,妇女相驱使。

幸有三千人,可以代披靡。

楚军虽受欺,流涕亦不止。

妾命甘如尘,得无大王耻。

自古战争中,国殇宁有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十九)

淮阴不悖汉,忠信天下知。

可惜智绝人,乃为儿女欺。

当帝至楚时,淮阴能识几。

相携钟离昧,逃于东海湄。

弃王如敝屣,神龙不受羁。

远追范大夫,近为留侯师。

岂非明哲者,超然有道姿。

形式: 古风

咏古(其二十)

汉帝亦多情,酒酣思猛士。

悽悲大风歌,辞与招魂似。

韩彭皆已亡,慷慨不可止。

泣下为淮阴,非是悲游子。

刻薄钟室诛,终古帝王耻。

忍以英雄人,以与儿女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咏古(其二十一)

汉高诸功臣,项伯谁能似。

次则昌国君,能全王父子。

大封诸侯王,亦及一雍齿。

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

君王恩谊高,岂以诈降耻。

荥阳与平城,得脱以女子。

仓皇秉黄屋,诳楚一何鄙。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