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酒面风生缬,纱巾日共斜。
醉乡知路隐,不复问吾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游梅坡席上杂酬(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春日宴饮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酒面风生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酒液表面的微波和宴席上飘动的花香。"纱巾日共斜"则是说春光照耀着轻薄如纱巾般的云彩。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
"醉乡知路隐"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中忘却烦恼、沉浸于快乐之中的情境。"不复问吾家"则是说在这醉人的世界里,连自己的归宿都不再去询问。这两句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放纵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宴席上的欢愉和忘我之境。这样的诗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白玉千株暗,青云一径斜。
从来少车马,恐是阿环家。
花拥山头白,云翻日脚斜。
银蟾已照路,游客莫思家。
风约疏梅蘸石泉,山涵弱柳借厨烟。
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醉帽迎风落,春衣日径斜。
花梢密藏路,隐约见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