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秋行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留下的荒凉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后果的深切感慨。

"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这两句设定了季节背景和战争场景,秋天的涪江(今四川东部),树叶飘零,而战事连绵,武士策马持枪,行迹未定,使人不禁思索这些武士是哪家的子弟。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这两句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哀伤,时至今日,那些战死者的遗骨已难以辨识,而那些征战的部队往事,如今亦成永不再回的过往。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这两句则描绘了民族交融与隔绝的情形,遂州城内外,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存,但少数民族如巴人,在这座城外显得格外稀少。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最后两句则是对战争中无辜死去者的哀悼,以及对仍在野外坚守的勇士们所感到的同情与悲凉,他们在黑夜里听着阵亡将士冤魂的哭泣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废墟和生灵哀伤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发刘郎浦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

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

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

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形式: 古风

发同谷县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煖席。

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

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形式: 古风

发秦州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发阆中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