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一)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优美画面,以洞仙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生动地刻画了青山仿佛因作者的欣赏而欢愉,富有动态感。"分得清溪半篙水",表达了作者与山水的亲近,仿佛能分享溪水的宁静与清澈。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勾勒出一幅渔夫樵夫在湘江边度过平静日暮的画面,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和谐。接着,词人借种菊自比陶渊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又感叹自己酒兴诗情与陶潜不同。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借用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明自己希望能像他一样远离尘世,享受自由的生活。然而,"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词人又暗示自己虽然羡慕范蠡的隐逸,但心中仍有如西施般的美丽人物(可能指代家乡或心中的理想),使得他的隐居生活增添了更深的情感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微妙对比,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一)红梅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

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

寿阳妆鉴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

怕等闲、春未到,雪里先开,风流㬠、说与群芳不解。

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为叶丞相作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

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

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

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三)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晋臣和李能伯韵,属余同和。赵以弟兄皆有职名为宠,词中颇叙其盛,故末章有裂土分茅之句

旧交贫贱,太半成新贵。冠盖门前几行李。

看匆匆哂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

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任掀天勋业,冠古文章,有几个、笙歌晚岁。

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