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一)红梅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

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

寿阳妆鉴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

怕等闲、春未到,雪里先开,风流㬠、说与群芳不解。

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清雅绝俗的红梅形象,以女性化的视角赞美其冰肌玉骨般的清冷之美。"冰姿玉骨,自是清凉",红梅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自带一股清冷之气。"此度浓妆为谁改"暗示红梅虽艳丽,却只为等待知己而改变姿态。

梅花选择在竹篱茅舍之间绽放,似乎有意避开世俗繁华,几次错过与欣赏者相约的美好时光。"满脸颜红微带"描绘了红梅娇艳欲滴的颜色,引人注目。在寿阳妆镜中,红梅仿佛得到了恩宠,经纤手精心点缀,异香四溢。

词人担心红梅的美在春天未至时就提前盛开,独自承受寒冷,其风流韵味难以被其他花卉理解。他甚至认为,即使红梅之美独特出众,北方人可能尚未真正认识它,无法将其与常见的杏花相提并论。这表达了词人对红梅孤芳自赏、与众不同的赞赏和惋惜。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一)为叶丞相作

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平也。

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

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

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

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三)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晋臣和李能伯韵,属余同和。赵以弟兄皆有职名为宠,词中颇叙其盛,故末章有裂土分茅之句

旧交贫贱,太半成新贵。冠盖门前几行李。

看匆匆哂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

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任掀天勋业,冠古文章,有几个、笙歌晚岁。

况满屋貂蝉未为荣,记裂土分茅,是公家世。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

吹尽墙边去。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

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