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熟水

藻涧蟾光动,松风蟹眼鸣。浓熏沈麝入金瓶。

泻出温温一盏、涤烦膺。爽继云龙饼,香无芝术名。

主人襟韵有馀清。不向今宵忘了、淡交情。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浩的《南歌子·熟水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首句“藻涧蟾光动”设定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溪流图景,藻草随着涧水轻轻摇曳,显现出自然界的生动活力。紧接着,“松风蟹眼鸣”则描绘了松林间微风过处,虫鸣相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浓熏沈麝入金瓶”一句,通过对香料熏蒸的描述,传达了一种高雅和奢华的情趣。沈麝作为珍贵的香料,其气息被装于金瓶之中,不仅映射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隐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泻出温温一盏、涤烦膺”则转向了内心世界,诗人通过描写香气的散发和内心烦恼的洗净,表达了一种通过美好事物来达到心灵平静的愿望。这里的“泻出”与“涤烦膺”相呼应,既指香气的缓缓流出,也象征着心中的烦躁被逐渐清洗。

接下来的“爽继云龙饼,香无芝术名”一句中,“云龙饼”形象生动,令人联想到一种非凡的美食享受。同时,“香无芝术名”的表述,既强调了这种香气超越了常规的药香(如芝麻、术等),也在暗示这香气之美,是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来形容的。

“主人襟韵有馀清”一句,则显现出诗人对主人的赞赏,认为其品味不凡,有着超乎寻常的雅致和清新。而“不向今宵忘了、淡交情”的表述,则透露出诗人在此美好环境中的感受,不愿将这种美好的瞬间与浅薄的人际关系相提并论,反而渴望保留这份纯粹的美好。

总体来看,这首《南歌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享受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诗意。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柘枝舞

□人奉圣□□朝□□□□主□□□□□留伊。

得荷云戏、幸遇文明、尧阶上、太平时。

□□□□何不罢岁□征舞柘枝。我是柘枝娇女。

□□多风措。□□□、□住深□,妙学得柘枝舞。

□□头戴凤冠□,□□纤腰束素。

□□遍体锦衣装,来献呈歌舞。回头却望尘寰去。

喧画堂箫鼓。整云鬟、摇曳青绡,爱一曲柘枝舞。

好趁华封盛祝笑,共指南山烟雾。

蟠桃仙酒醉升平,望凤楼归路。

形式:

洞仙歌.茉莉花

琼肌太白,浅著鹅黄罩。金缕檀心更天巧。

算同时、虽有似火红榴,争比得、淡妆伊家轻妙。

兴来清赏处,无限真香,可惜生教生闽峤。

这消息、纵使移向蒸沈,终不似凭栏,披襟一笑。

若归去长安诧标容,单道胜、酴醾水仙风貌。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其四)

曾到蟾宫,玉轮乞得长随手。数声轻叩。

已有锵琼玖。最好长清,浑不惊秋候。歌阑后。

那回辞酒。笑把遮檀口。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二)

千里欢谣,使君美政高三辅。沸天箫鼓。

笑拥锋车去。卧辙攀辕,漫拟双旌住。还知否。

禁林深处。已辟金闺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