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躬诗

所禀介且拙,尝耻朋比为。

皎皎三十年,半语曾未欺。

身微德不著,尚使人见疑。

省己当自责,实负圣相知。

圣相虽明察,不假束蕴辞。

扣言已可罪,引去岂非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天生笨拙,一向以结党营私为耻。
纯洁如月三十载,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地位卑微,德行不显,仍被人怀疑。
反省自己应当自我责备,确实辜负了圣人的知遇之恩。
圣人虽然洞察一切,但并不需要华丽的言辞来掩饰。
言语不慎已是罪过,离开或许才是合适的。

注释

禀介:天生。
拙:笨拙。
耻:感到羞耻。
朋比:结党营私。
皎皎:纯洁明亮。
三十年:一生中的三十年。
半语:一句谎言。
欺:欺骗。
身微:地位低微。
德不著:德行不显著。
尚:仍然。
使人见疑:让人怀疑。
省己:反省自己。
自责:自我责备。
实负:确实辜负。
圣相知:圣人的知遇。
假:借助。
束蕴辞:华丽的言辞。
扣言:言语不慎。
罪:罪过。
引去:离开。
宜:合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责躬诗》,梅尧臣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诚实无伪的品格。他自谦地说自己生性耿直,从不与人结党营私,三十年来言行一致,从未说过半句虚假之言。然而,他自感身份卑微,德行并未显著,这反而使他人对他有所怀疑。诗人反思自己,认为应当自我反省,因为他的行为辜负了圣贤对他的理解和信任。他明白即使圣贤能洞察人心,也不需要华丽的言辞来掩饰。他认为,既然自己的言论已经足以招致责备,那么离开或许才是合适的。整首诗体现了梅尧臣对自己品德的严格要求和对诚信的坚守。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郏城道中

行行溪水边,镜碧不可唾。

安知有沫流,草木多偃卧。

潭鸟瞥复没,滩沙净如簸。

不独荆州民,居险颈瘿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采白朮

吴山雾露清,群草多秀发。

白朮结灵根,持锄采秋月。

归来濯寒涧,香气流不歇。

夜火煮石泉,朝烟遍岩窟。

千岁扶玉颜,终年固玄发。

曾非首阳人,敢慕食薇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采石月赠郭功甫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鱼上九天。

青山有冢人谩传,却来人间知几年。

在昔熟识汾阳王,纳官贳死义难忘。

今观郭裔奇俊郎,眉目真似攻文章。

死生往复犹康庄,树穴探环知姓羊。

形式: 古风

采杞

谁谓岸无杞,条其长矣。谁谓杞无实,烂其皇矣。

掇彼征矣,檐既盈矣。舍棘与蠹,造此宜酒。

维此宜酒,我挹我注。我饮我助,以养我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