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感

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

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

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

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

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

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

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

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贵戚张公子,奄人王宝孙。

入陪宣室宴,出典羽林屯。

狗马来西苑,俳优待北门。

不时中旨召,著籍并承恩。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史杂感》由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反映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描绘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景象,以吴越之地的黄星显现和园陵上紫气浮动,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英雄的兴衰。

颔联“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与权力的场景,六师驻扎在鹊尾之地,双阙之上牛头显目,暗示了军队的集结与权力的象征。

颈联“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表达了对稳定与危机处理的思考,安石作为静镇之策,武侯则在艰难时刻依靠,体现了对策略与领导能力的重视。

尾联“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展现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新设都护府,宰相掌管扬州,反映了权力结构的调整与地方治理的变革。

中间部分通过“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等句子,探讨了战略决策与权力分配的问题,强调了国家治理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等句则涉及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

后半部分“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等描述了宫廷内部的斗争与权力的争夺,揭示了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的现象。

最后,“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以苏武持节守节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忠诚、腐败等复杂主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观和社会批判精神。

收录诗词(214)

吴伟业(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号:梅村
  • 籍贯:灌隐主
  • 生卒年:1609~1672

相关古诗词

遇旧友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

世路嗟谁稳,栖迟可奈何!

官随残梦短,客比乱山多。

闭阁疑香坐,行厨载酒过。

却听渔唱响,落日有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课女

渐长怜渠易,将衰觉子难。

晚来灯下立,携就月中看。

弱喜从师慧,贫疑失母寒。

亦知谈往事,生日在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过朱买臣墓

翁子穷经自不贫,会稽连守拜为真。

是非难免三长史,富贵徒誇一妇人。

小吏张汤看倨傲,故交庄助叹沈沦。

行年五十功名晚,何似空山长负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