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读史杂感》由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反映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思考。
首联“吴越黄星见,园陵紫气浮”描绘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景象,以吴越之地的黄星显现和园陵上紫气浮动,象征着历史的更迭与英雄的兴衰。
颔联“六师屯鹊尾,双阙表牛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与权力的场景,六师驻扎在鹊尾之地,双阙之上牛头显目,暗示了军队的集结与权力的象征。
颈联“静镇资安石,艰危仗武侯”表达了对稳定与危机处理的思考,安石作为静镇之策,武侯则在艰难时刻依靠,体现了对策略与领导能力的重视。
尾联“新开都护府,宰相领扬州”展现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新设都护府,宰相掌管扬州,反映了权力结构的调整与地方治理的变革。
中间部分通过“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等句子,探讨了战略决策与权力分配的问题,强调了国家治理与军事行动的重要性。
“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等句则涉及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
后半部分“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等描述了宫廷内部的斗争与权力的争夺,揭示了政治腐败与道德沦丧的现象。
最后,“空馀苏武节,流涕向长安”以苏武持节守节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忠诚、腐败等复杂主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观和社会批判精神。